腎病指標好不等於病好
腎臟疾病現在已經是危害人們健康的第三類疾病。作為一種慢性病,其治療也是一場“持久戰”,但在這場“戰鬥”中,有很多患者卻常有很多方面的誤區。
指標降不等於病就好
許多腎病患者,初期可能不重視腎病的嚴重性,往往採用一些激素藥物來控制尿蛋白、潛血。剛開始治療效果還比較明顯,尿蛋白、潛血等幾項化驗指標很快好轉,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有些患者認為自己的病痊癒了,但是很多時候並非如此。
防止感冒
但沒多久,遇到感冒、勞累等不良刺激,病情有加重了。於是,又開始使用激素藥物,如此反復,藥是吃了不少,但尿蛋白、潛血卻沒有得到控制,反而出現了肥胖、胸腹水、甚至是肝功能受損、股骨頭壞死等藥物副作用,病情也日漸加重。
限蛋白不是不吃蛋白
蛋白質在體內代謝的產物氨、尿素、肌酸酐等含氮物質需要經過腎臟排泄。一個人如果食入過多的蛋白質,會增加肝、腎負擔,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確診腎病後,醫生往往會建議患者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入。但有的患者過分“遵照醫囑”,不僅“限蛋白”飲食,甚至“無蛋白”飲食。“曾有患者被確診慢性腎病後,就開始了控制蛋白飲食,只吃素,不吃肉,連豆腐都一口不動,結果不但無助於腎病治療,反而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發生感染,加重了病情。
患有腎病怎麼吃?
臨床研究顯示,低蛋白飲食可減少尿蛋白排泄。但蛋白質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也是人體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患者只要腎功能正常,就不能以素食為主,應攝入一些人體利用度較高而對腎臟排泄要求較低的蛋白質,且對蛋白質的攝入宜採取“少而精”,以優質的動物蛋白為主,如牛奶、雞蛋、肉類等。另外,豆製品是禁止食用的,否則會加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