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的副作用會加劇你失眠!
生活中,偶爾一次睡不著並不是失眠症。判斷是否患失眠症,可以參考如下幾個指標:如果上床躺半個小時仍沒入睡,或整晚睡眠時間少於6個半小時,或中間醒來的時間超過半個小時,同時明顯影響到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出現心情煩躁、丟三落四等情況,基本上就可以確診為失眠症了。為什麼要強調後者?主要是人們在睡眠上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有少部分人每天只需睡眠四五個小時,第二天照樣精神抖擻,這種情況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不算失眠。
在出現過失眠症狀的人當中,一半為偶爾失眠。偶爾失眠並不可怕,但需要當心的是,很多慢性失眠症患者都是從偶爾失眠發展而來。一周失眠時間超過三天,這種情況持續超過一個月,就應該就醫了。但很多人一開始並不把失眠當一回事,等到病情越來越嚴重,才去看專科醫生。醫生常會給其處方安眠藥,但不少人卻對安眠藥有畏懼心理,認為其副作用太大,吃了會上癮。其實這是一種對安眠藥的誤解。國外早就有過研究,失眠所導致的記憶缺損和衰退遠遠高於服用安眠藥。很多時候,人們以為自己的記憶力出問題是由服用安眠藥所致,其實,主要是他們的治療不得當,只治標不治本,導致安眠藥越服越多、失眠越治越重,最後出現明顯的記憶力衰退。
有項針對中國醫師睡眠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醫生在過去12個月內出現過失眠症狀,其中62.8%的醫生認為自己的健康問題可能與睡眠問題相關,47.8%的醫生認為自己的睡眠問題影響到醫患關係。雖然他們都很重視失眠問題,但調查也同時顯示,應該如何服用安眠藥,連醫生們自己也“弄不清”。有些醫生服用安定類安眠藥,有些服用非安定類安眠藥,還有一些服中藥或保健品。到底應該如何選擇用藥,不少醫生並不是以對自身疾病的診斷為依據,而是以朋友推薦為准。此外,對於如何治療失眠,醫生們的做法也不一樣。其中9%是在患者有要求的時候才給開安眠藥,另一些則不然。
其實,安眠藥發展到現在,已經包括了很多種類。除了常見的苯二氯卓類安眠藥(即安定類安眠藥),還有非苯二氯卓類安眠藥。從國外的發展趨勢來看,安定類安眠藥已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非苯二氯卓類安眠藥。安定類安眠藥價錢便宜,但也容易導致藥物依賴和反跳性失眠,而國產非苯二氯卓類安眠藥每粒至少1元左右,雖然價錢稍貴,但副作用較小,按需服用即可。失眠患者根本不必談安眠藥而色變,如果害怕引起藥物依賴,完全可以選用非苯二氯卓類安眠藥。
經常見到有患者向醫生訴苦,抱怨自己服安眠藥時,每次都要在心裡鬥爭良久。本來是因為焦慮引起失眠,沒想到為了吃安眠藥的問題,又引發了新的焦慮。這樣,往往上床時沒吃藥,但過了一會兒睡不著,就開始著急,反復思量到底應怎麼做。而在這場自己和自己的心理拉鋸戰中,越來越多的焦慮累積在一起,等到最後決定吃藥時,之前積累的焦慮已經壓過藥效,即使吃了藥也還是睡不好。所以,在打消患者對安眠藥的疑慮之後,有些醫生會要求患者,如果睡覺前沒吃藥,那麼只要上床10分鐘仍沒入睡,就立即起來服藥。
此外,現在市場上治療失眠的藥物和保健品很多,不少患者根本沒弄清自己是什麼情況,就到藥店買一堆回來服用。其實,不少所謂助眠的保健品,其實是安慰劑,效果很難保證。因為每個人病因不同,治療辦法也不同,如果出現失眠症狀,最好請專科醫生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