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什麼是神經衰弱病理的惡性循環?

一個人遇到可引起心理衝突的處境常感到心情煩惱,出現一些心理上、身體上的反應,如睡眠不安、頭昏腦脹等,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引起心理衝突的誘因很快得到改善,困難得到解決,或者這個人“想通了”,煩惱反應也就自然消失了,不一定構成疾病而成為神經衰弱。如果心理衝突不能解決,煩惱反應不能消失,持續時間很長,而且產生了疾病意識,也就是患者除了對困難處境的煩惱心情外,還有對症狀的憂慮,感到自己有病了。這時患者的煩惱反應不僅不消失,反而加重並固定下來。對病的焦急、恐懼、煩惱本身也成了使煩惱反應持續加重的原因。有的患者害怕自己患了精神病或者患了什麼嚴重疾病沒被查出來,尤其當治療效果不佳時,這種恐懼、焦慮情緒就更加嚴重,甚至產生悲觀消極情緒,痛苦萬分,這就進一步加重了神經系統的負擔,使本來已經衰弱的神經更加衰弱。這種對病的焦慮和煩惱,反過來又構成使症狀延續固定的繼發因素,這種繼發因素加上原來的心理衝突,雙重地作用於大腦皮層,使相應區域更加興奮,感覺團更加下降,症狀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嚴重。這就是所謂的神經衰弱病理的惡性循環。很多患者原來起病時的原因早已消失,就是這種惡性循環,使神經衰弱的病情進一步發展並持續下去,致使久治無效,頑固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