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家中這物用的越久家人患病幾率越大

呵護家人健康,要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話說,病從口入。如果要保證家人健康,首先要保證廚房用品的乾淨整潔。廚房中,很多用品都是直接接觸到食材的,比如刀具、菜板之類的。之前有過報導,塑膠菜板對健康有害,那麼這到底是真是假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廚房用品在家庭健康中所起到的作用吧。

首先來說一下切菜板,這是家庭中很常見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但是很多家庭中,一塊切菜板可以用很多年,這真的是健康的麼?

1.劃痕重的“老菜板”

很多人覺得年歲久的老菜板用起來更加方便順手,殊不知老菜板的劃痕正是藏汙納垢的好場所。即使每天用洗潔精清洗多遍,劃痕中滋生的細菌也很難去除。因此,菜板使用2年左右就應更換。

2.切菜和切生肉用同一塊菜板

很多人從不注意菜板的分開使用,都只知道切肉要“生熟分開”,但切生肉與生菜卻因為嫌麻煩,用同一塊菜板。生肉當中很容感染寄生蟲,而蔬菜的烹飪溫度一般不高,而且不少蔬菜是直接生食入口的,所以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3.鋼絲球刷完菜板平放

在清潔中,很多主婦喜歡用鋼絲球去洗刷切菜板,其實這麼做不僅不能清潔,還會是菜板的濕度增加,為滋生細菌創造了條件。

4.使用“塑膠菜板”或有味“竹菜板”

塑膠菜板因為缺乏天然的殺菌能力,所以細菌的殘留量和繁殖速度都遠遠高於木質菜板。此外,很多竹菜板都是使用高溫粘合技術壓制而成,如果你貼近竹菜板的夾心層能聞到刺鼻性味道,這說明菜板的甲醛含量超標。長期用此切菜,對健康危害甚大。

別小瞧了切菜板!竹菜板最易藏甲醛

傢俱、地板到牆壁油漆,甚至貼身穿的衣褲,人們對甲醛的防範無處不在。近日,就連“不起眼”的切菜板也深陷甲醛危機。

據報導,在接受檢測的5款不同價位的竹菜板中,有1款裡面填充的是木質細末,經檢驗,5個樣品菜板都不同程度地釋放出了甲醛,其中4款竹制板芯的菜板甲醛釋放量在0.4~0.6毫克/升之間,而中間為木屑填充的菜板甲醛釋放量較高,為5毫克/升。

竹菜板之所以會釋放甲醛,主要是因為現在的竹菜板大多不是一整塊的竹子,是由很多的小竹子拼接而成,而拼接過程中用於粘合的膠水不可避免地含有甲醛。此外,一些人造的纖維板,都是將一些小細木用膠壓合而成,甲醛含量更多。如果我們食用了粘有甲醛的食物,可能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痛等症狀,攝入得多還可能引起胃黏膜的糜爛、潰瘍,甚至胃穿孔。

目前市面上較為流行的菜板有三類,木制菜板、竹制菜板、塑膠菜板。木制菜板和竹制菜板比較常見。

木制菜板材質很厚

韌度很強,比較適合用來剁肉或切一些堅硬的食物,且無需粘合,不含甲醛,缺點是不易清洗,由於吸水性強,不易風乾,長時間在潮濕環境下容易發黴。

從吸水性、韌性等角度來看,在柳木板、松木板、榆木板等材質中,以柳木板為最佳,使用前最好用植物油浸泡2個小時,不容易開裂。每隔半個月清洗一次,先用硬刷子沾上洗潔精刷洗,然後用流水反復沖洗乾淨,再用開水燙洗幾次殺菌,懸空倒掛在通風的地方風乾。

竹制菜板由於厚度不夠

多為拼接而成,不可避免地會釋放甲醛,且使用時不能承受重擊。如果購買竹菜板,建議儘量選擇大品牌、環保信譽好的,其拼接時所用粘合膠的甲醛含量可能會低一些。

塑膠菜板較輕

容易攜帶,但多以聚丙烯、聚乙烯等材質製成,高溫下易散發塑膠氣味,其中不合格的菜板還會有化學物析出,對身體有害。適合於切新鮮蔬菜、水果,不宜用來剁肉或切加熱後的食物。

切菜板的消毒方法

洗燙法

每天用硬刷和清水將菜板刷洗一遍,病菌可減少三分之一,若再用沸水燙一遍,殘存的病菌就很少了。

刮板撒鹽法

每次使用菜板後,將菜板上的殘渣餘汁刮淨,並堅持每週往菜板上撒一次鹽。

化學消毒

一公斤水加入50毫升消毒液浸泡菜板15分鐘左右,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

切菜板病菌多應該怎樣消毒

洗燙消毒

先用硬刷和清水將切菜板表面和縫隙洗刷乾淨,然後再用100℃的開水沖洗一遍。

陽光消毒

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殺死細菌的作用,切菜板不用時應放到太陽底下曝曬,這樣不僅可以殺死細菌,而且可使切菜板乾燥,減少病菌繁殖。

撒鹽消毒

每次使用切菜板後,都要用刀將板面的殘渣刮淨,每隔6~7天在板面上撒一層鹽,這樣既可殺菌,又可防止菜板乾裂。

蔥薑消毒

切菜板用久了,會產生怪味。用生蔥或生薑將案板擦遍,然後一邊用熱水沖,一邊用刷子刷洗,怪味就會消失。

醋消毒

切過魚的菜板,只要灑上點醋,放在陽光下曬乾,然後用清水沖刷,就不會有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