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春捂一定要捂住身上這個部位

春季的養生觀重在一個“捂”字,“春捂秋凍”是老一輩傳下來的至理名言。可是現在很多愛美的年輕人,總是在天氣剛一轉暖的時候,就急於脫掉厚重的外套,換上輕薄美麗的衣服,一展自己的身材。可是這一舉動正好犯了春季養生的大忌!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春捂”到底應該“捂”哪裡?

冬去春來,天氣剛剛轉暖,有些人便早早地脫掉冬裝,換上輕便漂亮的春裝。一些愛美女性也穿上超短裙、絲襪、涼鞋,露出美麗的雙腿和雙腳。殊不知,這種做法會給身體帶來諸多隱患。

人的體溫要保持在37℃左右。人體保持恒定的溫度,一是依賴血管的收縮和皮膚的排汗功能來調節;二是依賴增減衣服鞋襪來維持。如果過早地減掉衣服、暴露出腿腳,就會影響人體溫度的調節。在初春時節,經常有寒流和冷空氣來襲,如果不“捂”著點兒,身體就很難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許多人就會患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人體同自然界一樣,在春天開始復蘇,原先處於“冬眠”狀態的皮膚逐漸蘇醒,毛孔張開。如春季風較大的時候,即使不冷,寒氣也能透過皮膚、肌肉、經絡襲擊人體。受風寒後,經絡痹阻,濕往下走,體內寒濕之氣長時間排不出體外,很容易誘發風濕性關節炎。

中醫認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躲開冬春交替時邪風的入侵,最重要的就是從“捂”開始。“春捂”是適應春季的養生觀,在對待“春捂”的問題上,需遵循一定的“春捂指數”。 首先要注意溫差。春天的氣溫變化無常,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刹那間則可能寒流湧動,日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其次是溫度。15℃是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當氣溫穩定在15℃ 左右時,就可以適當減少衣服。再次需掌握時機。應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採取“春捂”措施,可多關注天氣預報,在冷空氣到來前一兩天先做好準備。最後把握好“春捂”的持續時間。氣溫回升後,需再捂7天左右,身體才能適應外界環境,一般1~2周恰到好處。

“春捂”的重點之一是腿和腳,腳的保暖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實施。

第一,浴足。

浴足與通常的洗腳相似,只是開始時水要少一點,浸過腳趾就可以了,水溫保持在40℃~50℃。浸泡一會兒後,再逐漸加水至踝關節以上。水溫根據個人的耐受情況,可以適當增加。同時兩腳不停地活動或相互搓動,以促進水的流動。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身體感到微熱為宜。

第二,曬腳。

早晨九點至下午三點之間,脫掉鞋襪,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鐘,能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迴圈,提升臟腑器官的活力。

第三,摩腳。

洗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擦相關部位或穴位,可按摩全腳,也可局部按摩。或者捶腳,用拳頭輕輕捶擊腳底,每次50~100下,使腳產生酸、麻、熱、脹的感覺,左右腳各重複捶三遍。

第四,腳部鍛煉。

每天早起和睡前泡完腳後,兩腳相互撞擊5~10分鐘,不僅可以讓兩腳立刻溫暖起來,而且還可以刺激足部穴位,強身健體。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用一隻腳的腳跟去踩另一隻腳的各個腳趾,雙腳輪換,緩慢進行,也可達到暖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