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這事後不洗手竟致大病

我們每次在上完廁所以後都會洗手,在人麼認為,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不過小編,很多人在碰完購物的小票以後似乎沒有洗手的習慣,那麼這樣會給健康帶來哪些危害呢?下面三九養生堂的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密蘇裡大學的研究者們首次證明,購物小票使用的熱敏紙上的雙酚A(Bisphenol A,BPA)能夠經過皮膚被人體吸收,使人體內的BPA含量顯著提高,而當使用含有皮膚滲透增強劑的消毒液後,吸收量還會大大增加。研究論文於10月22日發表在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

BPA是商業上使用量最大的化學品之一,每年產量高達750萬噸。BPA可在熱敏紙上充當顯影劑和無色染料,濃度高達每克紙約20毫克。這種熱敏紙可用於飛機票,ATM機、加油機和收銀機的憑據以及其它類型的小票。以往研究表明,BPA具有雌激素活性和其它干擾內分泌的性質,而且可經過皮膚滲透。在現代社會中,免洗消毒液的使用越來越普遍,消毒液中所含的肉豆蔻酸異丙酯、丙二醇和乙醇等成分可增強皮膚的滲透性。有證據顯示,這些皮膚滲透增強劑可以與親脂性分子如雌二醇協同作用,將後者的滲透率提高100倍。在速食店等場所,人們經常會接觸到小票,並會在進食前使用手部消毒液,研究者們試圖瞭解這一做法會對人體吸收BPA有何影響。

在一個實驗中,研究者們先讓被試在剛使用完手部消毒液還未幹透的情況下,用手掌接握住熱敏紙;而在另一個實驗中,被試則需要用未使用過消毒液的乾燥的手掌握住熱敏紙。隨後,研究者們用不含BPA的濕巾擦拭被試手掌表面,對殘留的BPA進行提取和分析。結果顯示,在使用消毒液後,手掌上BPA的含量先升高後降低,BPA的減少可能是由於皮膚對其吸收速度大於其從熱敏紙轉移到皮膚表面的速度;而在沒有使用消毒液的情況下,手掌表面的BPA含量明顯較低,但卻隨著時間不斷升高,表明乾燥的手對BPA的吸收量有所減少。

△使用消毒液手未幹的情況下握熱敏紙與幹手握熱敏紙相比,手掌表面BPA含量隨時間變化。

為了類比速食店的情況,研究者讓實驗物件在使用消毒液後,用兩隻手各握一張熱敏紙4分鐘,然後分別拿起一根薯條,慣用手中拿的薯條被放進塑膠管中用於BPA含量檢測,而另一隻手中的薯條則被吃掉,重複10次,共用時4分鐘。在吃掉10跟薯條之後,研究物件的慣用手被用濕巾擦拭後分析BPA的含量,而另一隻手則不做清理,等待90分鐘。分析結果顯示,在接觸熱敏紙8分鐘後,手掌上的BPA含量較上一實驗中要低,除了消毒液增強皮膚滲透性以外,也可能是部分BPA轉移到了薯條上。值得注意的是,從女性實驗物件手上轉移到薯條上的BPA量明顯高於男性,也就是說女性會吃下了更多BPA。

研究者們隨後對實驗物件體內的BPA含量進行了分析,包括血清和尿液中的未結合且具有生物活性的BPA(uBPA),以及已結合的BPA代謝產物,包括BPA-葡糖苷酸(BPA-G)和BPA-單硫酸酯(BPA-S)。結果發現,在握過熱敏紙並吃下薯條90分鐘之內,血清中的uBPA含量和尿液中的總BPA含量都出現顯著上升。另外,女性中血清uBPA和BPA-G含量提高程度大於男性,並較快達到峰值。這可能是由於女性的皮膚角質層較男性薄,因而滲透性更高。此外,女性較男性而言使用含皮膚滲透增強劑的護膚品的頻率也更高,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皮膚的滲透性。

雖然關於雙酚A的毒理學研究已有很多,但它對於人體的毒性目前還沒有權威、確切的結論。謹慎的做法是減少對它的接觸(孕婦和嬰幼兒儘量避免接觸)。研究人員認為,應該開發更安全的材料或方法來代替熱敏紙。在消毒液等產品中,特定的配方會影響人體對環境中包括BPA在內化學物質的暴露量,因此未來的研究有必要瞭解乙醇等物質如何影響皮膚的滲透性。此外研究中涉及的,使用可增強皮膚滲透性的護膚品後,皮膚對環境中污染物吸收量隨時間變化這部分,也具有實際意義。

洗手沒那麼簡單 關於洗手的十個問題

洗手已被證明是一種保持健康的最有效途徑。

為何要這般小題大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指出,你的雙手通常是最有機會直接接觸到病毒或細菌污染的,而這些細菌病毒又會搭乘你的雙手進入到你的眼睛、鼻子或嘴巴,進而造成感染。

為什麼洗手很重要?

簡單的說,勤洗手,保健康。

“你用你的手觸摸周圍的一切,它們是與傳染病菌接觸的最快方式,”休士頓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系教授凱文莫拉諾說。一些常見疾病,可以通過雙手接觸進行傳播,包括流感、普通感冒和腹瀉疾病。

不洗手為何會感冒?

細菌會在無生命物體上存活一段時間。如果你接觸污染表面,細菌就會停留在你手上。最終,通過觸摸你的眼睛、鼻子或嘴巴進入到你的身體。

哪裡最可能接觸到細菌?

“首當其衝的是廁所,以及和廁所相關的一切,”莫拉諾說。還有電腦鍵盤、手機和電視遙控器也名列其中。細菌和病毒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如掛在浴室的毛巾。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什麼?

“洗手的正確方法是用肥皂和溫水清洗雙手至少20到30秒,”莫拉諾說。如果你可以唱兩遍生日快樂歌,那麼你已經洗了足夠長的時間。”

水的溫度有關係嗎?

沒有,莫拉諾說。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水太燙了,你可能就會草草了事。重要的是要用肥皂清洗足夠長的時間。

需要使用抗菌肥皂嗎?

“肥皂和溫水足以洗淨雙手,”皮特曼說。“任何肥皂的有效成分都可以破壞細菌的細胞,並殺死他們。”如果沒有肥皂和水,“可以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洗手液洗手—但如果你的手很髒,這些產品並不是非常有效,”她說。

簡單衝衝手可以嗎?

簡單沖洗並不能徹底潔淨雙手。莫拉諾說,必須用肥皂清洗一會兒才可以。

是否不乾不淨,就能有抗體?

“接觸少量的細菌可能對你的免疫系統有好處,但如果你在玩一罐沙門氏菌,”莫拉諾說,“那你的身體肯定對付不了。”

莫拉諾的意思是,每個人每時每刻都生活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中,免疫系統也是無時無刻不在應對細菌病毒的挑戰。因此沒有必要為了考驗自己的免疫系統而不去洗手。

洗手太頻繁好嗎?

並不是這樣的,皮特曼說。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如護理工作)需要你每天不停的洗手,你的手部皮膚會變幹,甚至皸裂。莫拉諾說,皮膚中的細小裂紋對於微生物來說就像是“一條免費的高速公路”—它會使細菌直接從你的手部進入到你的身體。

什麼時候洗手最重要?

兩位專家一致認同,飯前便後要洗手是亙古不變的健康真理。烹調前後要洗手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與生肉、家禽或雞蛋接觸之後。如果你在照顧病患,一定要做到勤洗手。更換尿布後也要洗手。當你生病了,或是當你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捂住口鼻,細菌就會停留在手上,此時也應該洗手。清理垃圾後要洗手。餵養寵物或清理寵物糞便後也要洗手。

正確科學的洗手步驟有哪些

一般人都忽略了,什麼是科學洗手步驟?我們平常靠洗手液和水,是很難將細菌驅趕出戶的,正確的洗手方法,不僅僅是達到表面的去汙,而是要使用更科學的方法來消滅頑固的細菌。但恰恰有90%的人都不會正確洗手,讓病毒乘虛而入。

科學的洗手步驟,是驅除細菌的最佳戰略。無論你是6歲兒童,還是20歲少女,或是30歲白領、40歲主婦,都應該遵守: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側指縫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洗掌側指縫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大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洗指背

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洗指尖

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洗手腕

手臂: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結語:從上述的知識我們可以看出,購物小票上面存在著很多的不健康的物質,因此在碰完購物小票以後,大家一定要及時的洗手哦!衛生與健康的聯繫也是非常的大的,因此希望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手部的清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