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體內一物的多少暗示存活年限

人體像一部機器,不同器官組成一個整體,可這樣拼湊起來就能讓機器正常運轉嗎?當然不是!只有人體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這些相互交叉,相互影響的系統正常運行,人體才算得上健康。這些系統龐大而繁複雜,我們常通過血壓、體溫、呼吸速率、心率、疼痛感和走路速度這些指標來判斷它們是否正常運轉。以下3大指標是衡量身體基本機能的重要信號,一定要注意觀察,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指標一血壓

血壓變化直接反映心血管系統的運行情況。世界衛生組織將140/90毫米汞柱定為高血壓的界限。

正常人在運動、情緒波動、過度勞累等應激狀態下,血壓偶爾超標,但干擾因素消失後血壓能自行回落至正常值,則無需過於擔心;

但如果血壓升高維持一段時間,無論在家裡、診室或是動態血壓監測,測出的血壓值都超過140/9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壓了。

高血壓本身是一種疾病,也是諸多慢性病的危險因素。

日常生活中要積極改變生活方式,比如限鹽、減重、戒煙、運動等,以預防高血壓;

35歲以上的人要定期測量血壓,一旦超過140/90毫米汞柱,就要去正規醫院就醫,尤其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更應注意;

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堅持治療和監測血壓,將其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切忌盲目自行停藥或減量。

指標二體溫

體溫反映新陳代謝的強弱。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一天中略有波動,早晨略低,下午略高,一般相差不超過1℃。

體溫還與年齡有關,一般兒童體溫較高,新生兒和老年人較低。

運動、進食後,女性月經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等對體溫也有影響。

機體產熱、散熱受中樞神經調節,很多疾病都可能讓體溫的正常調節機能發生障礙。

一般來說,體溫高於41℃或低於25℃時,將嚴重影響各系統功能(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活動),甚至危害生命。

每個家庭都要有一個體溫表,及時監測體溫,一旦出現發熱要及時就醫。

老年人對體溫變化的敏感性大不如前,很多時候感覺不到自己發燒了。

因此,當精神不濟、沒有食欲、反應能力變差時,最好先量量體溫;

如果體溫達到37℃左右,說明體內可能已經發生感染,需要及時就醫。

指標三呼吸速率

相對來說,呼吸越快、越短促,說明心肺功能越差;呼吸越慢、越深長,則心肺功能越好。

研究發現,一個人每天大約呼吸1.7萬次,每分鐘進入肺部的空氣約為0.946升,但真正進入肺部的空氣遠低於這個數字。

研究表明,現代人呼吸速度比古人快,每次只用3.3秒。淺快的呼吸導致換氣量變小,讓大腦缺氧,還與焦慮、抑鬱、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癌症密切相關。

人的壽命與心肺功能關係密切。深呼吸時吸入氧氣更多,器官利用率更高,甚至能讓人多活幾年。

要想減緩呼吸速率,一方面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加肺活量;另一方面可以練習深呼吸。

可採取“吸-停(屏氣10~20秒鐘)-呼”的方式,吸氣時儘量用鼻子均勻緩慢地深吸,呼氣時要用力往外吐,最大限度排出廢氣。

每次深呼吸練習3~10分鐘,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