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日常一事太過竟縮減十年壽命

你的日常習慣是什麼?你每天早上洗澡,還是隔幾天洗一次?你每週換一次床單,還是只有等它們發臭了才換?你的毛巾呢:新的——像發條,每個星期六換一條,或者你要一直等著,直到它們,嗯,只摸過髒了的那一面?

我們生活在一個清潔的時代。我們的肥皂是抗菌的。我們的家庭清潔劑承諾能殺死99.9%的病菌。細菌清一色都是壞的,不好的。但與此同時,一些科學家也告訴我們,過於清潔也不對,因為它可能會引起哮喘和過敏。因此,在保持過分清潔和學習與我們周圍的細菌和平共處之間,是否存在一種平衡?

我們都知道,自從第十九世紀末以來,由於德國醫生的發現——某些細菌會引起特定的疾病。自那時以來,衛生和清潔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健康水準。

然而,並非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壞的。是的,有的細菌會導致令人討厭甚至致命的疾病,但很多細菌還是非常有用的,甚至對我們的健康有益。它們在我們的腸道內製造維生素,覆蓋在我們的皮膚上,保護我們免受有害微生物的傷害,還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在我們的身體之外,他們分解有機廢物,產生這個世界上一半的氧氣,並使空氣中的氮氣水準相對固定——有助於使地球成為能夠支持生命的星球。今天,許多科學家認為,人們為了自己好,已經變得“太過於清潔”。

1989年,英國流行病學家第一次提出這種說法,兒童時期的感染會為以後的生活中預防過敏提供很好的保護作用。這是一個被稱為“衛生假說”的想法。

過敏,事實上,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失控,將一個無害物質錯當作主要攻擊對象。紐約生物學家曾說過,“我們的身體,可能會對有益微生物反應過度,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已經忘記了如何與它們相處”。

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可能要瞭解微生物菌群(所有生活我們身體上和身體內的微生物)能夠如何幫助我們。

“通過母體傳遞菌群是必需的,尤其是在腸道、皮膚和其他地方的共生無害有機體,我們需要從環境中接觸多樣性的微生物”,流行病學家提出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