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這樣自檢可測出是否中風

現在比較流行的自檢法,你知道嗎,就是說掌握一些消防法,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就可以自己判斷出是否生了什麼病,這對於預防疾病是很有幫助的,千萬不小忽視這小小的自檢法,很有可能會救你一命。

定期體檢有助於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治,除了正規醫院的體檢把關之外,自我體檢也非常有用。《印度時報》載文,刊出外國專家總結的7種疾病自檢法。

1.甲狀腺功能低下

檢測腿部反射

坐在桌子邊上,雙腿懸空,猛拍大腿上部肌肉,正常情況下,小腿會自然前踢。如果反射延遲,或者腿部緩慢回位,則說明甲狀腺素水準較低。

2.甲狀腺功能亢進

手部是否顫抖

如果不到40歲就手部顫抖,很可能是甲亢症狀。伸出手,將一張A4紙放在手上,如果顫抖厲害,而且伴有體重莫名減輕,應立即上醫院檢查甲狀腺。

3.血管硬化

摸腳趾

席地而坐,雙腿繃直,腳趾上翹,雙臂伸展儘量摸腳部。如果很難夠著腳趾,說明血管硬化危險增加。

4.貧血

按壓指甲

手部位於心臟高度之上,用一隻手的手指按壓另一隻手的指甲,釋放後如果指甲恢復血色(粉紅色)時間超過2秒鐘,則可能得了貧血。伴隨症狀還有疲勞乏力和注意力差。

5.肌無力

向上看

眼部肌肉力量差是嚴重肌無力的早期症狀。平坐在椅子上,面部向前,在頭部不動的情況下,儘量看天花板。如果堅持時間不到1—2分鐘,則可能患有肌無力。

6.肺病

吹滅火柴

點燃一根火柴,將其與嘴巴保持15釐米遠,盡力吹滅火柴。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無法做到這一點。

7.中風

測心率

心律不齊會增加中風危險。用兩根手指放在另一隻手手腕上,數脈搏。如果心跳不均勻,最好還是要去看醫生。

中風以突然昏撲,半身不遂,語言謇澀或失語,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為主要表現,並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如風邪善行數變的特點的疾病。以下是中風的前兆,一旦發現就應該儘快就醫檢查。

舌痛

老年人出現無顯著緣由的舌痛、麻木、活動不便時,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應,也標明可能與血粘度升高相關。

鼻出血

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壓病人即將發生中風的警報。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壓不波動惹起的,不加防止則會增加中風的機會,因而不能麻木大意。

眩暈

忽然自覺頭暈目眩,幾秒鐘後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應及早去醫院請醫生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單眼忽然發黑

一隻眼睛忽然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後便完好恢復一般,醫學上稱單眼一次性黑朦,是由於腦缺血惹起視網膜缺血所致,是中風的又一信號。

哈欠不斷

哈欠連天,這可能是由於腦動脈硬化日趨嚴峻,血管內徑越來越小,惹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

嗆咳

少數中風患者早期可能出現喝水或進食時偶然嗆咳,鑽研標明,這種麻木粉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手指麻木

固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中風,但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且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的中年人,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生。

說話吐字不清

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活動功用的神經失靈,稀有症狀之一是忽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但持續時間短,應惹起重視。

緣由不明跌跤

由於腦血管硬化,惹起腦缺血,活動神經失靈,而輕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前兆症狀,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嗜睡

據醫學觀察,大約有75.2%的人在中風前有嗜睡症狀,這是出現最早的中風前兆,更有防止意義。

精神狀況發生變化

性格一反常態,如變得沉默寡言,或多語急躁,或出現短暫智商衰退,均與腦缺血相關,可能是中風前兆。

1、頭暈

中老年人中風前兆,會反復出現瞬間眩暈,突然自覺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幾秒鐘後便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是中風的先兆,應及早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2、肢體麻木

中老年人出現肢體麻木的異常感覺,除頸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舌頭發脹等症狀。

或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生。

突然發病或單側肢體乏力,站立不穩,很快緩解後又發作要當心。

3、眼睛突然發黑

中老年人中風先兆最常見的是,眼睛突然發黑——單眼突然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後便完全恢復正常。

醫學上稱單眼一次性黑朦,是因為腦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是中風的又一信號,反復發作的眩暈欲吐、視野縮小或複視。

4、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

由於腦血管硬化,引起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可產生共濟失調與與平衡障礙,而容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症狀。

結語:中風是一項嚴重危害到人們身體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較常發,所以一定要注意好它的徵兆,否則是會很容易導致身心受到危害的,這一點一定要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