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經常洗牙會對牙齒有傷害嗎?

洗牙是否會讓牙齒變松

現在有很多人經常性會去洗牙,但是有關洗牙是否會造成人的牙齒鬆動以及酸痛的這個說法還沒有得以證實,那到底經常洗牙會不會對您的牙齒有危害呢?

雖然很多人剛開始接觸洗牙時,多少都會有些不適感,但其實此“不適”並非彼“破壞”。

洗牙,專業點的叫法為“潔牙”,其實它還有一個更加專業的學名叫做“齦上潔治術”,是指用潔治器械去除齦上牙結石、菌斑及色素,再加上打磨拋光和藥物沖洗,以延遲菌斑和牙結石的再沉積,從而有效防治牙齦出血或牙齒鬆動等口腔問題。

人們常說的所謂的洗牙,其實就是患有牙周病最開始的一個治療手段。並且牙周病,也是導致大部分的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說牙周病還是要注意的。

天天刷牙,還需要洗牙麼

牙周組織中的牙菌斑和牙結石的沉積,是造成牙周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這些牙菌斑和牙結石,比較“頑固”和“粘人”,往往不容易用水沖走、也不容易被牙刷帶走,長此以往越積越多,這就需要更大的機械力量來清除它們。

超聲波潔牙就提供了一種這樣的力量。超聲波潔牙機機頭平滑和無創的高頻震動,使沉積的牙結石受到震動而松脫。

除了這樣做之外,我們還是要做一些所謂的日常的清潔,就是用牙刷對牙齒“死角”的地方進行長時間的清潔以及大掃除,這樣也是可以有效的防治牙齒出現相關的疾病的。

洗牙,不會導致牙齒鬆動

可以肯定的是,洗牙本身不可能導致牙齒鬆動。如前所述,超聲波潔牙提供的力量是一種“震動”的力量,規範的操作是不需要直接接觸牙齒的。

即使是對付較為牢固的牙結石,也只是輕輕接觸牙結石,以震動的力量去除結石。這種力量不僅小,而且作用方向幾乎與牙面平行,與拔牙時作用於牙頸部搖動的力量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不要太過小看一顆牙周健康的牙齒,它們不光堅硬,還很堅定不移,否則拔牙也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動隱患在前,洗牙在後

但是,確實有些人在洗牙後,發現牙齒較之前鬆動了。這也是“洗牙造成牙齒鬆動”這一流言的“鐵證”。

這又該怎麼解釋呢?當我們興沖沖地來洗牙之後,發現原先不動的牙齒變得鬆動了,自然很容易地將洗牙認作是始作俑者。但實際上,牙齒的鬆動早已發生,只是暫時沒有表現出來而已。而洗牙,剛好提前捅破了這層不牢靠的假像。

為了更好地為洗牙流言“洗白”,讓我們先從健康牢固的牙齒說起。

人類健康的牙齒,能夠自然鬆動進而脫落,大概只有乳牙換恒牙那麼一次機會。大家普遍認為的“老掉牙”難道也不是“自然脫落”?其實不然。

正常人有28-32顆牙齒,世界衛生組織提出“8020”的概念,即80歲的時候,應該還有20顆牙齒可以使用,這才是最基本的健康要求。

所以,那些年我們“早夭”的牙齒,除不可預期的外傷因素外,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內在的牙齒健康已經岌岌可危。比如,本身已經有牙周炎的牙齒。

當牙周炎已經引起牙槽骨的吸收減少、高度降低,退縮到牙頸以下,沒有了足夠骨質的支撐,這顆牙齒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鬆動。就好像水土流失後的土壤上面長著的小樹,根基不穩了,鬆動甚至倒落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但為什麼洗牙前沒有發現明顯的鬆動呢?恰恰是因為牙結石的存在。有嚴重牙周病的人,牙周清潔狀況差,牙結石一般都很多。

牙結石不僅有一定硬度,而且相鄰牙齒和牙面上的結石還可以互相連在一起,這樣反而間接起到了“固定松牙”的作用。一旦潔牙把牙結石全部清除,牙齒沒有了牙結石可“依靠”,就開始搖搖欲墜了。

那麼,牙結石既然有這等“好處”,幹嘛要去巴巴地把它們洗掉讓牙齒鬆動呢?

請千萬不要落入本末倒置的錯誤邏輯。牙結石和菌斑的存在會對牙周組織造成持續刺激,就好比一排水土流失的樹木之間堆滿了垃圾(並且是有害垃圾),這些垃圾夠多夠高,確實能暫時使小樹保持穩定;

但存在于樹木根部的垃圾卻一直在默默地破壞土壤。如果這堆垃圾不處理掉,只會使樹木周邊的土壤越來越稀薄,直至樹木最終倒下。

牙醫總結:正規的洗牙操作不但不會造成牙齒鬆動,相反還是預防和治療牙周炎症的有效手段,可以防止牙齒的進一步鬆動。

正規的操作是不會傷害牙齒的。但如果在洗牙操作時給牙齒施壓過大,採用功率過大,或在同一個點上停留時間過長,甚至還用超聲機頭去刮的話,還是會損害牙齒表面的牙釉質。

此外,很多人都會在洗牙後的頭幾天感到牙齒酸痛,對冷熱酸甜都會敏感,這主要是因為牙頸和牙根部本來就比較敏感,洗牙後失去了牙結石的“假性保護”,突然完全暴露於外界。

遇到這種情況不用緊張,一般只要幾天內避免冷熱的刺激,就能慢慢適應,也可以選擇使用脫敏類牙膏緩解敏感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