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如水管 再不拋開壞習慣就要“生銹”了
壞習慣1:喜食肥甘厚味
動脈硬化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進而出現管腔變得狹窄。我們的日常飲食中都含有一定的油脂,如果油膩食物吃得太多,就會使過多的油脂沉積於血管壁上,誘發動脈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病變。
專家支招:“管住嘴”能在一定程度上讓血管保持清爽。建議大家少吃肉,多吃魚。一般肉類(排骨、肥牛等)的脂肪含量是魚類的6倍甚至更多。每天紅肉(豬肉、牛肉、羊肉)攝入量不要超過50~75克,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採用低溫烹調方法,更有益健康。多吃能給血管“減負”的食物,如山楂、燕麥、大豆、金橘、紅薯、大蒜、洋蔥等。
壞習慣2:攝入過量鹽
國外研究發現,吃完含鹽量多的食物,短短30分鐘後血管擴張能力就會受到影響,進而讓心臟受傷。即使原本血壓正常,食鹽攝入過多,也會迅速對血管產生傷害。正常情況下,心臟通過血管泵出血液時會產生一氧化氮,可使血管放鬆、順暢血流。而食鹽和脂肪會阻礙一氧化氮的釋放,妨礙血管的擴張能力,增加罹患動脈硬化的風險。
專家支招:一天中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日常生活中學會做減法,使用限鹽瓶,做菜時少放鹽,或用蔥、薑、蒜、辣椒、香菜、檸檬等調味,燉菜時如果已經加鹽,就不要放醬油了,以免鹽分疊加。
壞習慣3:久坐不動
首先,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坐立,下肢肌肉收縮活動相對減少,會導致人體血液流動速度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為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如果此時再猛然活動,很容易牽動不穩定的血栓,使之脫落造成血栓栓塞。其次,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突然變換體位,很容易造成血壓波動,出現體位性低血壓,使心腦等器官供血不足,嚴重時會出現心悸、頭暈、頭痛等不適,甚至反復暈厥或誘發腦卒中。
專家支招:為了保證血管健康,建議中老年人不要久坐下棋、打麻將,更不能久坐家中閉門不出,可以根據身體情況,多出去走走,如果無法外出,可在室內散散步。凡因工作需要久坐的年輕人,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坐姿,每隔1個小時站起來走10~15分鐘,或伸伸懶腰,舒展四肢,緩解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