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失眠困擾?五個心理誘因不容忽視
怕失眠心理
許多失眠患者晚上一上床就擔心自己睡不著,或想盡力讓自己快入睡,結果卻適得其反,這就是“失眠期待性焦慮”。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活動有興奮與抑制兩個過程。白天,腦細胞處於興奮狀態,工作一天后,大腦需要休整,就進入抑制狀態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後,又自然轉為清 醒。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相互協調、交替周而復始便形成睡眠節律。“怕失眠,想入睡”的本意是想入睡,但這種想法的本身卻是腦細胞的興奮過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腦細胞越興奮,就更失眠。
夢有害心理
不少自稱失眠的人,不能正確地看待夢,認為夢是睡眠不佳的表現,對人體有害,甚至有人還誤認為多夢就是失眠。這些錯誤的觀念往往使人焦慮,擔心入睡後會再做夢。這種“警戒”心理,往往會影響人們睡眠的品質。
其實,科學已經證明,睡眠中就會做夢,做夢不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而且是大腦的一種工作方式,在夢中重演白天的經歷,可有助於記憶,並把無用的資訊清理掉。夢本身對人體並無害處,有害的是那種認為“做夢有害”的心理,使人產生了心理負擔。
自責心理
有些人在工作生活失利後會感到內疚和自責,經常在腦子裡重演過失的事件,並懊悔自己當初沒有作出妥善的處理。由於白天事情多,自責和懊悔的情緒會稍輕,到夜晚則容易不自覺地“徘徊”在自責和懊悔的幻想與興奮中,從而久久不能入眠。
期待心理
是指人們因期待某人或某事、擔心睡過頭誤事而出現的早醒現象。比如:倒班工人在上夜班時,常于晚7時睡覺,因害怕遲到而睡得不踏實,常常只能睡上1—2小時就驚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早醒的習慣。也有些人在晉升、考試、分房等結果快要公佈前,常常因處於期待的興奮狀態而難以入睡。
手足無措心理
有的人受到突發事件的刺激後,不能作出正確的反應,常常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覺時也瞻前顧後,左思右想,始終處於進退維谷、舉棋不定的焦急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