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幹這事後警惕它會變大

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意外傷害,很多人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有些朋友受傷後沒有及時處理或者方法不對,最終都導致了傷口的惡化,那麼燙傷後應該怎麼處理才最正確呢,下面就來一起瞭解下。

近日燙傷、擦傷患者明顯增多,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獲悉,小腿下端三分之一處破潰常常不易恢復。

該院燒傷整形科寧官森副主任醫師介紹,小腿下端三分之一部位的供血是全身最差的,一旦發生潰爛要及時到醫院正規治療,受傷部位不要濕水,以免傷口由小變大,加重感染。

一個小傷口搞到要植皮

27歲劉先生一個月前小腿被開水不小心燙了一個小水皰,開始也沒太在意,去藥房買了點藥膏回去擦了下,可是過了幾天也不見好轉。

劉先生心想自己年輕體質好,傷口會自愈的,所以洗澡的時候也沒注意傷口不能沾水。

最近三伏天氣溫很高、出汗多,他又忍不住去游泳,幾天後發現原先的小傷口開始變大,創面也越來越深,感染加重還流膿水,走路都覺得小腿很疼,這才趕到中大醫院就診。

甯官森副主任醫師介紹,在患者腿下三分之一處有一個直徑4公分大小的圓形創面,已經發生潰爛,醫生給患者創面進行了處理,然後在其腹股溝取皮片,對患者施行了植皮手術。

小腿下端1/3處最難癒合

寧官森副主任醫師介紹,最近接診皮膚潰爛的病患多有幾點原因。

一是夏季外傷多,容易發生碰擦;

二是因為夏天出汗多,洗澡時總弄濕傷口;

三是前段時間下暴雨,加上天氣悶熱,雨水打濕傷口,不利於傷口恢復;四是認識上的誤區,年輕人仗著自己體質好,破潰後不正規到醫院治療,又或是下水游泳導致傷口感染加重。

而老年人多數是發生小傷口不太重視,自己用藥膏擦下,導致創面越來越大。

專家表示,因為沒有大血管的供血,腿下三分之一處也就是脛前下端的供血是最差的,而毛細血管供血,修復營養也慢,易感染不易修復。

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等特殊人群要引起重視,因為小血管硬化,一旦小腿下部有小傷口不易恢復,而且比普通人恢復慢得多。

提醒:擦傷、燙傷亂塗亂抹不可取

不小心燙傷、擦傷時,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塗醬油、牙膏,擦傷後擦點藥膏,其實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甯官森副主任醫師介紹,醬油含有鹽,會使創面細胞脫水收縮,加重損傷。

醬油不是無菌的,如果不進一步處理,有可能引起感染。而且醬油的黑褐色覆蓋了創面,影響了醫生對創面深度的判斷。塗抹牙膏則會讓熱能包裹在皮膚上繼續傷害皮膚。

據悉,許多家庭常備的藥膏,多數是由凡士林和豬油等作基礎材料,再加入各種藥物配製而成,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對症效果也較好。

但是由於藥膏所含油脂較多,對於外傷導致的急性皮炎就不適用了,特別是當傷口出現紅腫水皰、糜爛、滲液過多時,不慎使用易加重病情。

專家提醒,正確的方法是局部碘伏消毒,儘快去醫院無菌紗布包紮治療。

平時保持局部的清爽乾燥預防感染,儘量讓患處不沾水,不下水游泳,防止感染加重。

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高溫物體,意外時常發生,燒燙傷會對人體皮膚造成嚴重損傷,嚴重的可能會留下疤痕毀容,給燒燙傷患者帶來終身陰影。

如何減輕燒燙傷對我們的危害

三度以下燒燙傷有很大的機會完全復原,皮膚能夠恢復原有狀態,以下方法為中醫臨床經驗總結,對燒燙傷後皮膚的修復有很大幫助。

傷口護理方法:傷口暴露不要包紮,每天早晚用第二道淘米水清洗傷口,把傷口分泌物和殘留藥物小心擦洗掉。

預防感冒發燒:大面積燒燙傷患者因傷口滲液,失水過多,導致體液電解質失衡,容易引起發燒。

從而使人體體質下降,影響傷口恢復,長期發燒者易引起各種併發症,危及生命。

發生燒燙傷後應注意環境氣溫的變化,預防感冒發燒,若發現有感冒發燒的跡象,應立即在醫生指導下作相應處理。

預防傷口感染:皮膚破損後極易感染,面積較大者可服用消炎藥預防傷口發炎;面積特別大的,應輸液維穩,在無菌條件下使傷口恢復。

被動功能鍛煉:若燒燙傷發生在關節處,恢復期間應每天做被動功能恢復,避免關節僵化,影響愈後關節正常功能。

飲食忌口:忌食腥辣易上火的食物,以清淡為主。

注意事項

大面積燒燙傷患者應隨時注意觀察體溫變化,發現體溫不正常立即作相應處理;

傷口避免接觸自來水等不潔淨生冷水

自行在家醫治若遇到任何不明白的問題,應立即諮詢專業人士,以免耽誤治療或影響傷口恢復。

用萬花油或者蘆薈汁擦在被燙傷的地方,一般3到5天就可以治好了,如果家裡有、燙傷藥膏的話,那恢復的效果會更好的,一般一兩天就治好了,還不會留下疤痕的。

被燙傷之後不可以用生水冷水沖洗傷口,造成傷口感染的幾率很大,如果燙傷氣泡的話,需要用消毒過的針把水泡給挑破,保留下泡皮,不可以撕掉,這樣能夠很好的起到保護創面的作用。

輕微的燙傷可以用生理鹽水清洗,然後敷上燙傷膏,每天換藥一次,如果說燙傷的比較深,而且有水泡還疼的話,最好還是就醫處理,比較安全。

生活中總會遭遇幾次自己或身邊人被燙傷的情況,燙傷後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引發感染,還使得傷口痊癒後可能留下嚴重疤痕。如果不幸碰上三級燙傷,更會危及生命。

人被燙後,條件反射就是慌!小固說,越慌,越亂,越傷!謹記,別慌,尤其是醫院距離比較遠,馬上冷靜下來,以最快速度想想如何處理最有效、最合理!

1.沖冷水

沖冷水,是燙傷後最緊急的處理,為燒傷部位及時降溫。受傷部位的毛細血管遇冷水會收縮,減少水腫、止痛,同時防止傷情加重。我們常見運動員扭傷後包紮冰袋或者噴冷凍劑,也是同樣道理。

沖冷水時儘量沖在傷口一側,不要直接沖洗傷口,避免水壓過大,對受傷部位造成二次傷害。

2.脫衣物

如果燙傷部位被衣物遮蓋,很多人就算知道要找冷水,也不知道要馬上脫去衣物。如果不及時脫去,衣物就會與傷口粘在一起,過一小段時間再脫去處理傷口的話,皮肉就會被粘掉,更加難治療。所以我們第一時間要在冷水中,小心將覆蓋傷口表面的衣物脫去。如果衣服粘連皮肉,用剪刀剪開。但要避免弄破水泡,複雜情況下即刻送醫。

3.泡

除了沖洗冷水,燙傷部位最好是置於冷水浸泡,進一步散熱降溫,緩解疼痛,一般持續10~30分鐘。但對年齡較小,燙傷面積大的孩子,在浸泡過程中要留意其體溫變化,防止發燒及細菌感染。

4.蓋

以上處理過後,用潔淨紗布或毛巾覆蓋固定傷口,保持傷口清潔,防止感染。

如果傷口起水泡,不要去弄破,避免進一步感染。但若水泡過大,或處於關節等活動頻繁處及易摩擦處,可用無菌針頭將其刺破後,擠幹組織液,用碘酒消毒,蓋上紗布。

5.送

最後,送醫院!

別用冰敷

燙傷後的皮膚極有可能已經失去表皮保護,如果這個時候冰敷,會造成凍傷。

塗牙膏、鹽水等介質會“火上澆油”

很多人在燙傷後都會塗抹牙膏、鹽水,甚至是醬油等介質,但專業醫生認為在燙傷部位塗抹這些介質會引起疼痛刺激,容易引發感染,並且不利於醫生對傷口的判斷。

結語:燙傷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意外傷害,也是比較常見並且危害性也很大的問題之一,燙傷後如何處理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處理的好,傷口會好的很快,方法不對則就有可能導致惡化,就像上文那位哥們一樣,認為身體好結果導致了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