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時節警惕四種錯誤消暑法
天氣熱,人體的自然反應就是出汗散熱,然而許多消暑法卻是反其道而行之,有時不但消不了暑,反而會讓人因無法散熱而中暑,甚至影響血液迴圈。
1.冰水代替白開水。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寫道,要治療傷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熱水灌之,令汗出”,因為熱水含有能量,會讓毛孔打開來排汗,解除熱氣悶在身體裡的狀況;而冰水則有“阻擋”作用,不利氣血循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治醫師黃裕昌說,夏天多喝溫熱的白開水,或喝烏梅汁生津,以及綠豆、薏仁,有助消暑,並儘量吃時令蔬果攝取水分與營養,例如西瓜。至於性寒的涼茶,只能在天氣熱、大量流汗時喝一些,不宜常喝,否則腸胃負擔太大,進而導致腹瀉。
2.大熱天愛打赤膊。打赤膊吹風容易受寒,毛孔急速收縮,反而讓濕熱都悶在體內,更容易中暑。應該穿著排汗透氣的輕薄衣物,覺得熱時,可以用冷水輕輕拍在手腕內側等動脈經過的地方,降低血液溫度,或是用濕毛巾擦拭身體。
3.流汗後沖冷水澡。身體發熱冒汗的時候直接沖冷水,寒氣會順著打開的毛孔進入身體,有人因此生病發高燒,或是心臟無法承受。應該先把身上的汗擦乾,按摩全身,讓毛孔稍微收縮之後,再把冷水一點一點地拍在身上,直到身體適應水溫後才開始沖澡。
4.睡在地上更涼快。接近地面的地方會有寒氣、濕氣,且在淩晨時最強,然而,這時人的體溫卻最低,睡在地板上容易受寒。如果已經中暑,就更不該睡在地上,因為毛孔受寒會收縮、汗排不出,中暑症狀會更嚴重。此外,地面會堆積灰塵,床鋪最好距離地板至少30公分,避免受到地板寒氣、濕氣侵襲,也防止呼吸系統被地上的灰塵影響。如果覺得熱,可以在床上鋪涼席。空調只要開1小時就好,免得加劇過敏;電扇不要直吹,打開窗戶讓空氣對流,也會比較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