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私密這處不清潔最易引發癌症

不少人容易疏忽耳部皮膚的清潔,只是在洗頭時會順便擦一下耳背、耳廓等地方。其實,耳朵的清潔護理也不容忽視。耳朵比較薄且存在軟骨,往往讓人忽視了耳部皮膚的皮脂腺分泌,如果耳朵長時間不清潔,尤其是油脂分泌旺盛的人群,很容易造成毛孔堵塞,進而形成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大多發生在耳背和耳朵下方,開始時是像米粒一樣的小腫塊,有些疼痛,如不引起重視,皮脂腺囊狀上皮就會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而形成瀦留性囊腫。

耳朵護理之一:日常清潔

潔面是許多人的每日功課,但你是否會記得每天都給耳朵做一次清潔?也許更多人是在洗頭的時候會順便洗一下耳背,順帶擦一下耳廓等地方。

耳朵的清潔也不容忽視,特別是皮脂分泌比較旺盛的區域尤其需要注意清潔護理。如果耳朵長時間不清潔,或者油脂分泌旺盛的人群不注意清潔耳朵,很容易會造成毛孔的堵塞,進而形成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較多發生在耳背和耳朵下方。開始時像米粒一樣,如不引起重視,會形成瀦留性囊腫,必須到醫院進行手術切除。因此,耳朵的清潔工作每天都要做,用毛巾擦拭耳廓和容易藏汙納垢的耳背。

耳朵護理之二:不隨意掏耳垢

許多人有掏耳垢(俗稱耳屎)的習慣,對此,站在保養耳朵的角度,耳垢對外耳道是有一定保護作用的,不能隨意掏。

耳垢是由外耳道皮膚的耵聹腺分泌,一般會在張口、打哈欠或者咀嚼等活動時,借助下頜關節的運動而自然脫落,並排出耳道,並不需要人為地去掏。如果強掏耳朵,除了容易傷害耳內皮膚引起炎症外,還容易對鼓膜造成傷害。

那麼,耳垢是不是就完全不需要我們去操心?耳垢的形狀和分泌量每個人都不同,有的人天生分泌就比較旺盛,耳垢的生成速度較快,難以自行排出,由此引起耳朵瘙癢或者堵塞感,這時候就需要人為地清潔耳道。

自己處理的正確做法是:將棉簽浸透溫水後稍稍擠幹,放入外耳道內朝一個方向輕輕旋轉,將“耳屎”泡濕、浸軟後隨之帶出。如果棉簽小心探入時沒有感覺疼痛即可,但如果感覺到不適或者疼痛,意味著已經比較深入,最好停止清理。如果裡面還有耳垢,就需要找專業醫生使用專業器具來取出。

耳朵護理之三:打耳洞需謹慎

為了戴耳環而打耳洞十分尋常,有的人還同時打好幾個耳洞。但你知道嗎?打耳洞有可能留下疤痕疙瘩,增生的疤痕比原來傷口還大。

臨床上許多患者耳朵上的疤痕疙瘩就是由於穿耳洞造成的,尤其是疤痕體質的人群,要治癒非常難。這些疤痕疙瘩要通過手術切除,術後恢復同樣可能形成疤痕,復發率高達50。

另外,如果在耳垂上穿耳洞還稍微好些,若在耳廓的軟骨上打耳洞則危險得多。因為耳廓主要由軟骨構成,血液迴圈比耳垂差,對細菌的抵抗力也較弱,容易受到感染。若產生嚴重的感染,還可能發展成化膿性軟骨膜炎,甚至導致耳廓萎縮。因此,穿耳洞需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