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冬天熱水這樣用竟能百病全消

冬季,很多人都想在寒冷的天氣裡舒舒服服的泡個熱水澡。這也讓很多人在一天中的工作、學習得到了很好的環境。但是你知道泡澡都有哪些好處嗎?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讓我們看看泡澡的四大保健功效,學學如何發揮它的作用吧。

泡澡功效1:促進血液迴圈

當您進入浴缸後不久便可以感覺身體的內芯漸漸溫暖起來。這是由於水溫的加熱作用激發了身體內部本身存在的“體內迴圈恒定”機能發揮作用以保持體內環境的穩定。

同樣的原理,當身體進入高於體溫的水中,身體機能便會使得皮下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而身體芯部的血液向體表移動從而釋放體內熱量。其結果便是有效地促進血液的迴圈。

泡澡功效2:促進發汗 排出毒素

健康肌膚雖然比不上桑那浴,跑澡時同樣會大量排汗。這和促進血液迴圈的過程同樣,也是熱水的加熱作用。皮下血管擴張後身體內部的熱量儘管想要排出體外,可熱水的溫度和市內氣溫都比體溫高,這樣一來體表的溫度反而被外部所加熱,於是再環流到體內從而使體溫進一步提高。於是身體會排汗以便使體溫下降,這時汗水連同體內的廢物以及毛孔中的垃圾被徹底排出,從而發揮對肌膚的美容作用。

泡澡功效3:放鬆身心

當您的身體徹底進入浴缸的時候,身體的排水量使得體重變輕。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理。

如果把身體浸泡在浴缸裡讓水淹至脖頸,身體的重量將會變成體重的約十分之一。如果減掉頭部的重量頸部以下的體重就只有4-5公斤,把身體從體重的重壓之下解放出來可以達到緩解肌肉緊張的放鬆效果。

在37-39度左右的熱水中浸泡時,人的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會發揮主要作用。副交感神經的機能之一就是使身心進入休息狀態,因此人的身心會由此得到放鬆。

泡澡功效4:全身按摩

適度的壓力有助於消除疲勞即便您的浴缸不是帶水流按摩的,也同樣有按摩效果。原理就是‘水靜壓’。讓熱水沒到肩膀時,全身所承受的水壓便會達到500公斤左右。而沒有骨骼支撐的腹部在水壓作用之下,腰圍會減縮3公分左右,這是個令人吃驚的事實。另外接近體表的靜脈也會承受相應的壓力,水壓隨著水深而加強,容易滯留在下半身的靜脈血液在水壓作用下會回流到心臟,從而起到減輕因站立而造成的下半身浮腫作用。

科學沐浴五大注意點

洗澡畢竟屬於很個人的行為,許多人都是隨心所欲的。

可是不論是要潔身還是要美容,如果想要發揮沐浴的最佳效果,就必須瞭解相關的章法才行了。

沐浴的方法如果不當也許會帶來額外的疲勞困頓。如何享受更加愜意的沐浴時間呢?

入浴的理想順序是?

如果沐浴是為了健康就必須講究科學方法。

首先,考慮心臟的適應,應該從足部以淋浴開始讓身體逐步適應水溫。

然後在洗潔全身之前在浴缸裡浸泡片刻,浸泡時身體會少許出汗令污垢更容易洗淨。

然後才洗淨頭髮,從足部開始洗淨全身,再一次進入浴缸浸泡。

淋浴應該放在最後,雖然淋浴也有按摩效果,如果淋浴之後再泡澡,淋浴的按摩效果就會被泡浴缸的全身水壓按摩所抵消。

水溫多少才合適?

有喜歡熱水的,也有喜歡溫水的。由於生理狀況的作用,40度是一個重要的界限。37~39度左右的水文對於身體的刺激較少,此時副交感神經會發揮使身心放鬆的作用。如果水溫超過40度,溫度對身體的刺激加強,交感神經便會發揮作用,它的作用是使得身心進入興奮狀態。

如果家庭浴缸的水溫沒有水溫顯示計,可以用溫度計測量之後沐浴為佳。

泡多長時間才好?

沐浴時間的長短要根據溫度而定。超過40度的熱水很多人不能長時間浸泡。基本說來,42度水溫最多泡3分鐘,40度可以泡10分鐘,37-38度的溫水可以泡20-30分鐘。

水不沒過肩膀可以麼?

過去說泡澡就一定要全身泡在水裡只露出腦袋。可是全身沐浴時水壓會使得人感到心臟和肺部不舒服,身體也會感覺有負擔。如果想要避免這類情況,可以把身體浸泡到肋骨部位,讓心臟和肺部露出水面,如果水溫不是過高則可以全身浸泡長時間享受沐浴之樂。

什麼時候不應該沐浴?

第一是跟吃飯有關的。飯後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統,此時沐浴會使得血液迴圈改善從而減少消化系統的供血,從而影響消化。飯後兩小時之內最好不入浴。同樣的道理,激烈運動之後血液集中在肌肉部位也不應該泡澡最好淋浴。再就是飲酒太多後也應該避免立刻泡澡。

如何避免沐浴後著涼沐浴後體溫較高,容易著涼。沐浴之後的室內溫度調整應該以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的手足部位的感覺為主。身體溫度在沐浴後會比較平時高所以會自動打開末梢血管散發體內熱量,從而往往導致著涼。此時可以用手腳接觸一下自來水的溫度以避免把室內溫度調到過低。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泡澡的效果保持長久。

冬季多久洗一次澡最養生冬天天氣冷,有的人習慣每天洗澡,有的人可能一周才洗一次,到底冬天多久洗一次澡好呢?冬天天氣乾燥,洗得太勤可能會皮膚瘙癢的。那麼冬天多久洗一次澡好呢?怎麼正確洗澡?

冬天多久洗一次澡好?兩到三次比較合適

因為工作需要或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現在已習慣每天洗一次或兩次澡。但隨著冬天的來臨,空氣越來越乾燥,皮膚瘙癢的情況開始困擾這些“每天洗澡族”。他們中很多人甚至認為,皮膚癢是說明個人衛生沒做到位,於是,澡就洗得更勤、更徹底,但皮膚的瘙癢程度反而加重了。

醫學專家提醒人們,洗澡過勤會傷害皮膚,由此導致的皮膚瘙癢是很難避免的。在這樣的季節,每週洗澡2至3次是比較合適的。如果每天洗多次澡的習慣不易改變的話,那就應該多注意一下洗澡的方法。

洗得太勤小心皮膚瘙癢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曾有一種叫“慢跑病”的皮膚病在美國流行,後來又蔓延到歐洲,患者皮膚發癢甚至發炎,這與他們使用的一種帶抑菌成分的沐浴露有關。特別是慢跑愛好者,鍛煉回來用它從頭洗到腳,時間一長皮膚受不了了,出現瘙癢、斑疹和濕疹症狀的越來越多,不得不去醫院皮科看病。

這是因為,過分講衛生會使身體表皮受損壞甚至遭到破壞,細菌滋生,導致各種皮膚病發生。用水洗15秒就可以將手上的細菌減少90%,這在普通生活中已經足夠了。消毒洗滌液只適用於像醫院那樣真正需要“無菌”的地方,因為它會對皮膚造成持久的傷害。

除了長期使用抑菌產品,過度清潔對皮膚造成的物理傷害也不可小視。洗澡時頻繁用力搓揉皮膚,會使毛囊孔出現增生,堵塞汗液通道,進而引發皮炎、濕疹,使皮膚變得很粗糙,還容易破壞皮膚外層的油脂膜,使皮膚神經的敏感性增加,所以讓人總感覺瘙癢難耐。冬天皮脂腺、汗腺分泌減少,在皮膚表面形成的保護膜本就比平時弱,如果人們還用過熱的水洗澡,皮膚會變得很乾燥,容易出現一種頑固性瘙癢症。在面部清潔時,過度使用磨砂膏、去角質膏等,也會破壞皮膚表面的保護層,導致皮膚病增加。

因此,大家在洗臉或洗澡時,溫水最好不超過40攝氏度,清潔用品要溫和,用手輕輕揉搓即可。

除了油脂分泌旺盛的油性皮膚人群,可以選擇每天洗澡外,中性膚質人群的洗澡頻率應控制在2-3天/次,而本身皮膚乾燥、缺水的幹性膚質人群,3-5天洗一次澡比較合適。對於每天非洗澡不可的人,建議可進行局部清洗,或是儘量只用清水沖洗,隔天再用沐浴露等潔身用品洗澡。

小腿、背部、腰腹部最需要呵護

專家特別提醒,洗澡時最好把水溫控制在32°-35°為宜。水溫超過45℃便過高,高溫的沐浴會產生過強的去油力,損害皮膚的表層細胞。

選擇沐浴產品也很重要。許多人喜歡用泡泡多、洗淨力強的皂類、沐浴露洗澡,但在秋冬季節,這樣做容易對皮膚造成傷害、降低皮膚的保護能力。應選擇滋潤型的沐浴用品,如偏中性的沐浴露、沐浴皂。洗後若有滑滑的膚感,並不代表洗淨力不夠,而是產品本身在皮膚表面形成的保護膜。

沐浴後,最好用溫水沖一遍或用冷毛巾擦拭全身,可刺激毛細孔、汗腺、神經和血液的暢通,也不易感冒。

皮膚經沐浴後,天然皮脂會被洗掉,皮膚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失去水分,變得乾燥,幹性皮膚尤其如此。所以,要及時塗抹潤膚產品。尤其是肩背部、手肘、小腿、膝蓋等關節部位常伸縮多皺褶部位,或腳後跟等沒有皮脂腺的部位,加上水分蒸發,會比其他地方更容易乾裂、瘙癢,在保養上要更用心。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瞭解到了冬季泡澡都有哪些好處了吧。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我們想盡方法的保暖,也不能頻繁的泡澡哦,也要注意到相關的宜忌事項。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