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男人一天上幾次廁所才算正常

腹瀉拉肚子很多人都有過,但大多數是正常的一些生活粗心造成的。吃些藥就好了,然而如果你的拉肚子是因為身體疾病造成了,那就危險了,一定要及時治療。而拉肚子的原因也有很多種,我們要多多瞭解,才能對症下藥,確定是否就醫。

李老伯今年58歲了,平時能吃能睡,也沒得過什麼毛病,自我感覺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可不知什麼原因,近一段時間來總是頻繁出現拉肚子的情況,上社區醫院拿了止瀉藥和消炎藥吃了也沒效果。

後來他又特地上醫院預約做了腸鏡檢查,報告結果顯示未見到他有器質性的病變。這排除了他腸道長腫瘤、息肉的可能性。在國外工作的女兒得知情況後告訴李老伯,“肯定是年齡大了,消化功能變得不好了”,還寄來許多保健品叫李老伯服用,說是可以改善胃腸消化功能。

服用了兩盒後,李老伯腹瀉的症狀仍是頻繁發作,一點都沒改善,反而還覺得更容易口幹、多飲,小便的量與次數也變得較之前增多。之後,李老伯來到醫院門診,接診的主治醫師詢問病史,得知他每日腹瀉達4~7次,但沒有不潔食物接觸史,在各項檢查中也沒有其他問題。

醫生高度懷疑是糖尿病所致的腹瀉,經過檢查發現,這腹瀉竟真是源於糖尿病。後給李老伯做血糖檢查,確診為糖尿病,服用二甲雙胍等降糖藥物後症狀明顯有所好轉。

醫生提醒,造成腹瀉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大腸激躁症候群所致,也有可能是微生物感染,此外還可能是糖尿病、腸道腫瘤、甲亢等其它疾病造成。

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腸症狀,很可能是因為長期的高血糖導致腸道微血管病變,引起植物神經功能損害,繼而導致腸蠕動失調、腸道內細菌大量繁殖及消化吸收功能嚴重受損,從而發生腹瀉。頑固性腹瀉是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突出症狀,約有20%的糖尿病人會出現腹瀉,多見於未曾治療或血糖控制得不好的糖尿病患者。這是因為。長期高血糖會促發患者腸道微血管病變和植物神經功能損害,造成胃腸功能障礙引發腹瀉。

醫生提示,像李老伯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臨床上也見有甲亢等其他疾病的患者以腹瀉為首發症狀的病例,患者對於不明原因腹瀉不可小覷,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糖尿病性腹瀉治療注意六點

醫生指出,一旦確診糖尿病腹瀉,應消除顧慮,穩定情緒,合理控制飲食和選用降血糖藥物,使血糖穩定在正常範圍內。同時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綜合治療,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如下6點注意事項:

1.正確選用降糖藥

急性期應首選胰島素,使血糖穩定在正常範圍內,隨著血糖逐漸恢復正常,腹瀉情況可隨之減輕乃至停止。

2.應用鈣通道阻拮抗

可選鹽酸維拉帕米片(異博定),口服,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可較好改善糖尿病腹瀉情況。特別適用于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的腹瀉,既可止瀉又可降壓,且不良反應很少,是這類患者的首選藥物之一。

3.服用腹瀉藥物

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控制腹瀉的藥物,如複方地芬諾酯片、蒙脫石散劑(思密達)、洛派丁胺(易蒙停)等;服用改善胃腸動力的藥,如甲氧氯普胺(胃複安)、西沙必利(普瑞博思)、莫沙必利等;部分糖尿病腹瀉患者,應用鹽酸小檗堿(黃連素)及甲硝唑等抑制腸道菌群,對腹瀉也有一定療效。切忌濫用廣譜抗生素。

4.補充維生素B1和B12

給予神經營養劑如維生素B1和B12,並適當給予助消化藥、乳酸桿菌製劑或雙歧桿菌製劑,效果會更好一些。

5.控制“三高”

控制好血壓、血脂與控制血糖同樣重要,最好能將血壓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左右。

6.合理控制飲食

多吃些富含優質蛋白、高纖維素和維生素類食物,特別是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選擇富含優質蛋白的事物,少用或不用植物蛋白。

腹瀉,就是人們常說的“拉肚子”,其特點是大便次數頻繁、便質稀薄或呈水樣。一般地說,腹瀉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便,但不會造成大的問題。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經常性的拉肚子可能是癌症的表現。拉肚子有時候可能一天、甚至半天就會好了。

不過小編提醒大家,經常性的拉肚子的話一定要引起注意了,這類人可能是因為身體的一個部位出問題了,才導致的腹瀉。比如說可能是腸子出問題了,也可能是肝或是肺除了問題。

拉肚子別粗心大意,或是五種癌症報警信號

1、肝癌:腹瀉伴上腹部痛

有資料表明,50%左右的原發性肝癌在確診前有腹瀉的表現,每天2~20次不等,是由腫瘤引起消化吸收或分泌功能紊亂所致。

因此,腹瀉是肝癌不可忽視的症狀之一,但無特異性。中老年人,特別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出現腹部右上方不適、肝區腫大、悶痛並逐漸加重,或食欲不振、逐漸消瘦者,要儘早到醫院檢查。

2、胃癌

特徵是腹瀉伴有噁心。臨床表明,腹瀉也是胃癌患者較為常見的症狀。由胃癌引起的腹瀉與平常腹瀉不同,常伴有上腹部脹痛,且不會出現便秘。同時,胃癌患者還會出現輕微的噁心、胃灼熱感、食欲不振。

3、肺癌

典型的肺癌以慢性咳嗽、痰中帶血或胸痛等為主要症狀,可少數病例卻以腹瀉為突出表現。肺癌之所以引起腹瀉,是由於某些肺癌細胞可產生各種調節肽,這些激素直接進入血液迴圈,使人出現類癌綜合征,腹瀉就是一個突出的症狀。

4、胰腺癌:長期慢性腹瀉

由於胰腺被胃和橫結腸所遮蓋,普通檢查難以發現,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率很低。由於胰腺分泌液不足,部分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會出現腹瀉。

5、大腸癌

特徵是便秘與腹瀉常交替發生,大腸癌的一個重要預警就是排便習慣的改變,本來大便正常的人突然變得次數增多,經常感覺肛門墜脹,並伴有腹部隱痛,這些通常都是大腸癌的特殊信號。

因此,難以解釋的上腹不適,反復腹瀉、脂肪瀉,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以及非膽結石等引起的黃疸,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症狀,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檢查。尤其是有長期吸煙史,或患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家族史等的高危人群。

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

腹瀉是由於腸黏膜的分泌旺盛與吸收障礙、腸蠕動過快,致排便頻率增加,糞質稀薄。腹瀉可分慢性和急性兩類,前者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而後者則發病較急,病程在2~3周內。那麼在生活中,造成腹瀉的原因有哪些呢?

急性腹瀉

1.感染

人們食用了腐爛變質的食品或飲料,因其被細菌、病毒、真菌等污染,以致於引發腸炎或菌痢,或者病毒性腹瀉,出現不同程度上的腹痛、腹瀉、嘔吐及發熱等症狀。

2.食物中毒

由於進食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者有毒的天然食物,如毒蘑菇中毒,毒蕈中毒,河豚中毒等,引起急性中毒疾病,從而引發腹瀉。患者可出現嘔吐、腹瀉、發熱等急性胃腸道症狀。

3.過敏性腹瀉

對牛奶、魚、肉、蝦、蟹過敏者,一旦食用就很容易引起過敏性腹瀉,在臨床上常表現為腹瀉,大便可呈爛便,也可為暴發性水樣瀉,常帶粘液和血。

4.飲食不當

常吃一些生的、冷的、太油的食物,或者飲食無規律、進食過多、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以致引起腹脹、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

5.不良刺激

如腹部受涼,工作學習過度緊張,精神情緒不佳等,使胃腸功能紊亂,發生腹瀉。此外,一些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的藥物,也可導致腹瀉。

慢性腹瀉

1.全身性疾病引起的

如糖尿病,其引起的腹瀉與其導致的胃腸道植物神經病變有關,在表現上呈現出頑固性、間歇性。甲亢也可引起腸道蠕動快,消化不良而導致腹瀉。

2.肝、膽、胰腺疾病引起的

如肝癌可使患者的肝臟解毒功能下降,腸黏膜在有害化學物質的刺激下產生腸毒素,間接促使腸黏膜通透性增加,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腸腔引些腹瀉;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也可引起腸道蠕動快,消化不良而導致腹瀉。

3.胃腸道疾病引起的

如潰瘍性結腸炎,由於炎症的刺激,腸蠕動加快及腸腔內水、鈉吸收障礙而引起腹瀉;大腸癌患者由於體內腫瘤糜爛、潰瘍或壞死而引發腹瀉。

結語:拉肚子,肚子不舒服一定很辛苦。因為總是跑廁所就是很煩人的事情了,還要吃藥打針。嚴重的人可能是其他病症引起的,就更要注意了。總結來說就是要我們平時多多注意身體,尤其是出現一些症狀的時候及時保護自己,不能等嚴重了再去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