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

冬季拔火罐 治這三種疾病

冬天拔火罐可治療3種疾病

寒性落枕

留罐後艾灸。不少人一覺醒來發現脖子疼痛,不能轉動,到醫院一檢查,是落枕。落枕輕者可自行痊癒,重者能遷延數周。風寒阻絡證型的落枕,火罐療法較好。這類患者特點是晨起出現頸項、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適,轉側受限,尤以旋轉後仰為甚,頭歪向健側,肌肉痙攣酸脹,可伴有惡寒,頭暈,精神疲倦,口淡不渴等症狀。

可採用在頸部及落枕周邊部位的走罐、留罐和艾灸綜合療法。先在疼痛部位均勻塗抹上紅花油後走罐,以皮膚紅暈為度,之後在風門、風池、大椎穴位上留罐。起罐後再用艾條溫灸所有穴位10分鐘,每日1次,2次為l療程。

急性咽喉腫痛

拔罐加放血。冬季氣侯乾燥,加上霧霾的影響,咽喉炎發病率較高,很多人喜歡購買治療咽喉炎症的藥物服用,但消炎藥絕不能濫用,否則適得其反,還會加重病情。不妨試試中醫綠色療法——火罐放血療法。大椎穴放血加拔火罐治療咽喉腫痛,能泄實熱,降急火。患者經過一次放血治療後,往往感覺咽痛減輕,很少再度出現高熱症狀,病程明顯縮短。一般一個星期一次就行,3~5次為一個療程。

寒性頸椎病

叩刺後走罐。冬天室內有空調或暖氣,人體毛孔處於開放狀態,此時來到室外,如果頸部未做好保暖措施,暴露在外,易受風寒刺激,使局部肌肉保護性收縮,從而導致頸部張力增高,頸部力量失衡,頸部肌肉緊張痙攣,進而壓迫到神經、血管,則發生頸部疼痛不適。寒濕阻絡型頸椎病患者較適合火罐療法。這類患者主要症狀是頭痛、後枕部疼痛,頸項強硬,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背與手指麻木酸痛,或頭痛牽涉至上背痛,頸肩部畏寒喜熱,頸椎旁有時可觸及腫脹結節。

可採用在頸部進行叩刺、走罐、艾灸等綜合療法。一開始先用梅花針輕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為度。血止後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勻塗抹上紅花油,走至皮膚潮紅為止。起罐後再用艾條溫灸l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冬季拔罐的注意事項

1、冬季氣溫低、乾燥,拔罐要選擇溫暖的房間,注意保溫。對需要進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適當減少拔罐時間,不要讓身體暴露太久。拔完及時穿衣,可以適當喝點熱水,暖暖身體。由於該季節皮膚乾燥,拔罐要潤滑罐口,保護皮膚不受傷。

2、因為天氣比較寒冷,所以在拔罐的時候應注意做好室內的保溫,防止外界的寒氣入侵正在治療的身體。在進行拔罐的時候應注意選擇一些身體部位較為豐滿的部分,有肌肉的部分。對於身體有皮膚過敏、潰瘍、水腫等部位都不適合進行拔罐。在進行拔罐的時候,預防肌膚灼傷或者燙傷非常重要。

3、通常拔罐的時候進行的時間在10到15分鐘即可,拔罐的時間不宜過長,有的人以為時間越長效果會越好,事實上並非如此。由於拔罐的時候,肌膚承受的壓力很大,時間就了則容易導致皮膚出現水泡,這樣對肌膚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容易導致皮膚感染。拔罐的時候還需注意不要針對同一部位反復地進行。

4、在進行完拔罐之後不要馬上就進行洗澡,因為拔罐完畢之後,肌膚處於被傷害的狀態,此時的肌膚非常地脆弱,若在拔罐之後洗澡,皮膚會非常容易就破損,引起發炎。在拔罐之後,皮膚的毛孔撐張開的狀態,此時洗澡也容易導致身體受涼,需注意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