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這兩件事同時做竟會變成腦殘

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發展,現在很多人都是隨身不離這些產品,這樣給健康帶來的危害也是很大的。電子產品在給人們帶來好處的同時也給生活帶來了一些影響,尤其是身心健康。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看電視的時候你會玩手機或平板電腦嗎?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近日,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刊文指出,如果你有這樣的習慣,要當心了,這樣做會傷害大腦,甚至影響智商。

一邊看電視一邊還在用手機收發資訊,郵件,甚至玩遊戲,你可能認為這樣做很高效,實際並非如此。科學家警告,不停地在手機、電腦和電視機之間切換對大腦是有害的,這種過程會釋放一種激素,對思維過程的影響甚至與吸毒相似。

而且,多重任務同時處理還會降低智商,比如一邊看電視一邊玩社交軟體,會讓大腦變得雜亂無章。

這是因為,當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時,大腦獲取的資訊將會被存儲在海馬體,這類似大腦的“圖書館”,在這裡可以進行資料存儲和整理,便於記憶。

當你在不同螢幕之間切換時,資訊就會傳送到大腦的另一個被稱作紋狀體的區域,這個區域的作用是規劃,而不是存儲,導致被傳送到這裡的資料很難回憶起來。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經常將資訊發送到紋狀體,會導致大腦嘗試將資訊存儲在錯誤的區域。反復不停地讓大腦重新佈線,會降低我們的智商。

與此同時,每次在螢幕之間切換時,人體內還會釋放某種化學物質,導致多巴胺水準升高,這種結果甚至與吸毒相關,影響大腦的認知力。

經常玩手機傷“心”又傷身

諾基亞公司一項調查顯示,不少人對智慧手機“上癮”,有些人甚至沒事就看一眼手機,一天能看多至150次。英國心理學家警告說,過度沉迷手機會導致嚴重心理問題,同時也會影響身體健康。

癡迷于智慧手機會造成一系列心理疾病,比如“沒手機恐懼症”。英國《每日郵報》2013年12月30日報導說,這一詞彙最早出現於英國郵政部門的一次調查中。那次調查顯示,英國53%的人在手機丟失、沒電、欠話費或者連接不上網路時會感到焦慮。

沒手機恐懼症的典型症狀是不願關機、總想看看有沒有未接來電或者新資訊、經常給電池充電以及帶著手機去衛生間。

癡迷手機程度更深的人甚至會出現在睡夢中發短信而不自知的情況。這種行為通常發生在入睡後兩小時內,除了會產生令人尷尬的對話外,還會打亂深度睡眠進程,導致人起床後感到精疲力竭,影響大腦功能。

另外,還有70%的手機用戶患有“震動幻聽綜合征”,不時感覺手機在震動。心理學家說,這是“期待焦慮”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