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正確的泡澡方法是什麼?

雖然說泡澡對人體的好處有很多,但是掌握的方法不當也是會產生一些隱患與威脅的,因此掌握正確的泡澡方法是什麼還是很有必要的。在泡澡時不管是水溫、泡澡時間的長短,乃至泡澡前後的注意事項等,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這樣才能避免困擾出現,也能發揮更好的養生功效。

泡浴前必須先淋浴潔身,以保持藥池的衛生。浴後應立即用溫清水沖洗乾淨,拭幹皮膚,及時穿衣服。一般而言,熱水藥浴(39℃~45℃)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肌痛、類風濕性關節炎、各種骨傷後遺症、肥胖及銀屑病等。

神經過度興奮、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的藥浴溫度,以相當於或稍低於體溫為宜;25℃~33℃適用於急性扭挫傷。藥浴時,室溫不應低於20℃,局部藥浴時,應注意全身保暖,夏季應避風,預防感冒。

初浴時,水位宜在心臟以下,約3~5分鐘身體適應後,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時間不可太長,尤其是全身熱水浴。由於汗出過多,體液丟失量大;皮膚血管充分擴張,體表血液量增多,造成頭部缺血而發生眩暈或暈厥。如一旦發生暈厥,應及時扶出浴盆,平臥在休息室床上,同時給病人喝些白開水或糖水,補充體液與能量。或用冷水洗腳,使下肢血管收縮,頭部供血充足。

飯前、飯後半小內不宜進行全身藥浴。飯前藥浴,由於腸胃空虛,洗浴時出汗過多,易造成虛脫。飯後立即藥浴,可造成胃腸或內臟血液減少,血液趨向體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腸不適,甚至噁心嘔吐。臨睡前不宜進行全身熱水藥浴,以免興奮後影響睡眠。

上文中對正確的泡澡方法是什麼給出了明確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泡澡時,還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中草藥,對於藥性比較強的還需要征得醫生的同意。此外用各種花瓣來泡澡也是很不錯的,既能保養肌膚,還能舒緩心情,緩解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