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我國四分之一國土現霧霾 如何保證國人健康

導語:據最新調查統計,霧霾已經影響到我國近四分之一的土地,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11日公佈在官方網站上的一份報告披露,受影響的人群多大6億人口,霧霾天氣如何防護好身體健康是關鍵。

我國四分之一國土現霧霾

2013年初以來,中國發生大範圍持續霧霾天氣。據統計,受影響霧霾區域包括華北平原、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北部等地區,受影響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4,受影響人口約6億人。

這份題為《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的報告指出,本輪霧霾天氣呈現出三大特點:其一是影響範圍廣;其二是持續時間長,一月份北京市只有5天達到二級標準;三是污染物濃度高。在開展監測的74個城市中,部分點位元的小時最大值達到每立方米900微克。

持續的霧霾天氣和中國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有著密切關係。報告指出,上半年,雖然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但工業結構趨重,工業能耗、用電量、高耗能產品產量均同比上升,這對單位GDP能耗降低形成“兩面夾擊”,非常不利。

報告提醒,未來,如果在穩增長過程中放鬆節能減排要求,勢必造成能源消費大幅增長,要實現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3.7%以上,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2%、2.5%、3%的目標,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

報告指出,除了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合理等直接原因,中國大氣嚴重污染問題的存在還和靜穩、逆溫等氣象條件的因素以及大氣污染防控能力薄弱、法制體制機制不完善等有關。

在持續的霧霾天氣中,民眾的健康問題也受到各方關注。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8日報導稱,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由於中國北方普遍使用煤炭取暖導致空氣污染,對人體心肺功能造成破壞性影響,居住在淮河以北的5億中國人將總共喪失25億年的預期壽命,即中國北方人的預期壽命平均比南方人少5.5年。

對此,中國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表示,雖然煤煙污染所排放的重金屬、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一定會影響人體健康,但至於對壽命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充分證據,國際上對該數值的演算法亦存在較大爭議。

劉志全透露,目前環保部正在會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開展調查研究,建立評估體系以準確界定污染的損害。

霧霾天氣的危害

霧霾本身不是污染,但產生霧霾的大氣環境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空氣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擴散,造成集聚效應,會使污染越來越重。

霧霾籠罩時氣壓較低,空氣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這時易感到胸悶。潮濕寒冷的霧和霾,還會造成冷刺激,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心臟負荷加重等。同時,霧霾中的一些病原體會導致頭痛,甚至誘發高血壓、腦溢血等疾病。

為了防止霧害,首先應做到大霧天戴好口罩再出門,防止毒霧由口鼻侵入肺部,有晨練習慣的人,應停止戶外活動。因為每天6點到11點是污染較為嚴重的時段,相對而言,晚間的空氣較為清潔,有晨練習慣的市民不妨把鍛煉放在晚間。

隨著空氣品質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併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其實霧與霾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有很大差別的。譬如:出現霧時空氣潮濕;出現霾時空氣則相對乾燥,空氣相對濕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於大量極細微的塵粒、煙粒、鹽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準能見度小於10KM的空氣混蝕的現象。符號為“∞”。霾的日變化一般不明顯。

當氣團沒有大的變化,空氣團較穩定時,持續出現時間較長,有時可持續10天以上。由於陰霾、輕霧、沙塵暴、揚沙、浮塵、煙霧等天氣現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極微細的塵粒或煙粒等影響致使有效水準能見度小於10KM。有時使氣象專業人員都難於區分。必須結合天氣背景、天空狀況、空氣濕度、顏色氣味及衛星監測等因素來綜合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結論,而且霧和霾的天氣現象有時可以相互轉換的。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後對人體有害,嚴重會致死。




霧霾是怎麼形成的

霧,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如果目標物的水準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就將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Fog);而將目標物的水準能見度在1000-10000米的這種現象稱為輕霧或靄(Mist)。

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就其物理本質而言,霧與雲都是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所以霧升高離開地面就成為雲,而雲降低到地面或雲移動到高山時就稱其為霧。一般霧的厚度比較小,常見的輻射霧的厚度大約從幾十米到一至兩百米左右。霧和雲一樣,與晴空區之間有明顯的邊界,霧滴濃度分佈不均勻,而且霧滴的尺度比較大,從幾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徑大約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飄浮的霧滴。由於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係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也稱灰霾(煙霞),指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並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準能見度小於10000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臺稱煙霞(Haze)。 霾與霧的區別在於發生霾時相對濕度不大,而霧中的相對濕度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

一般相對濕度小於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相對濕度大於9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造成的,相對濕度介於80-90%之間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和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較厚,可達1-3公里左右。霾與霧、雲不一樣,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霾粒子的分佈比較均勻,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較小,從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徑大約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飄浮的顆粒物。由於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組成的霾,其散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因而霾看起來呈黃色或橙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