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管外科如何治療呢
相信生活中不少人經常遇到下肢血管疾病,常常會感覺到下肢發冷麻木,走路的時候還時不時的感覺到腿一翹翹的,那麼這就是血管出現的問題,大多數跟靜脈曲張有很大的關係,多發于老年人中年人身上,那麼檢查下肢血管外科如何進行診治?如何進行下肢的檢查呢?
“一翹一翹”,醫學術語稱之為“間歇性跛行”。倘若你已年屆中年或已步入老年,醫生往往就會考慮這些症狀是否和人體下肢血管病變有關了。
因為有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血管病變的發病率高達79.9%,而70歲以上的發病率則幾乎接近100%。下肢血管分動脈、靜脈,中老年人下肢動脈的常見疾病有動脈硬化閉塞症,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華東地區曾做過抽樣調查,發現在55-70歲人群中,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率已高達17%。
下肢血管病變並不少見
下肢靜脈發生病變通常有深靜脈血栓、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原發或繼發靜脈曲張、外壓性壓迫、先天發育異常等,其中以深靜脈血栓最多。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由於血凝塊堵塞深靜脈,導致靜脈回流嚴重受阻,從而使受堵塞的肢體其遠端如足部足趾部等處會產生明顯的腫脹疼痛。
患者除了行動不便外,最危險的併發症是血栓脫落至肺靜脈導致肺栓塞,常會致人死亡。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50萬人患該病,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肺栓塞。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則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動脈中層變性和繼發血栓形成而逐漸產生血管管腔狹窄、閉塞,侵犯下肢動脈,從而產生下肢缺血等一系列症狀。
當然,狹窄、閉塞的動脈還可見於身體其他大中型血管,如頸動脈、腎動脈、鎖骨下動脈、腹主動脈等,而一旦腹主動脈下端或髂動脈發生閉塞,病人就會出現行走後整個臀部和下肢感到酸脹、乏力和疼痛的情況。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4個漸變階段
不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產生和發展也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醫學上一般將其分為4個漸變階段:
輕微主訴期:患肢輕度涼、麻,活動後易疲勞。
間歇性跛行期:活動後患肢出現疲乏無力、痙攣、疼痛等症狀,休息1-5分鐘後症狀迅速緩解或消失,可以繼續行走,而在行走相同距離後再次出現上述症狀。
正值寒冷冬季,相信不少人在這個晝夜溫差環境比較大的時候,常常出現腿部抽筋腿部麻木,就像缺鈣一樣,小腿肚子轉筋讓自己感覺到非常難受,大家在平時的時候儘量的保證好身體健康,另外做好腿部的護理,適當的去檢查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