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類的消化吸收過程是怎樣?
脂類包括很多,例如油脂和類脂。脂類的範圍是很廣的,主要是人機體內的有機小分子物質,是類脂、油、脂肪的一種總稱。脂類的生理功能是供給和儲存能量、供給必需脂肪酸、構成生物膜、維持人的體溫等等。脂類對人很重要,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脂類的消化吸收過程是怎樣的。
脂類包括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膽固醇與磷脂,一般油膩食物主要是指前二者,特別是甘油三酯含量高。脂類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之一,它不但供給身體能量,還是構成細胞、組織不可或缺的原料,也能提供脂溶性維生素。但是要在體內發揮這些重要作用,首先要被腸道消化、吸收。
脂類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腸中進行。參與消化、吸收的有胰腺與小腸的脂肪酶類、膽汁中的膽酸鹽,而胰腺與膽汁分泌碳酸氫鹽形成的鹼性環境,也是不可缺少的環境條件。以中性脂肪為例,它首先要被膽汁中的膽酸鹽、卵磷脂等乳化成極細的微滴,脂肪的表面積因而擴大許多倍,就能和消化酶等充分接觸。在膽酸鹽等催化下,脂肪酶活力大增,將甘油三酯分解為甘油與脂肪酸,後者再一次與膽酸鹽、膽固醇結合成水溶性的微膠粒,才能被吸收進入小腸上皮細胞內,消化、吸收全過程才算完成。一會兒分,一會兒合,您看消化脂肪這台戲複雜不複雜。
來自膽囊的膽鹽在脂肪消化中起重要作用,它首先是淨化脂肪,並減少它的表面張力,然後使脂肪乳化成非常細小的乳化微粒。胰液含有脂肪酶,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分解的產物是甘油二酸酯、甘油一酸酯、脂肪酸和甘油。低於12個碳原子的短鏈脂肪酸直接被小腸粘膜內壁吸收。長鏈脂肪酸再被酯化成甘油三酯,與膽固醇、脂蛋白、磷脂結合,形成乳糜微粒進入淋巴系統,最後進入血液,運送到身體各個組織。
在所有食物的脂類中只有牛奶的脂類是富含短鏈脂肪酸的,而長鏈脂肪酸都要通過淋巴系統運輸。長鏈脂肪酸的吸收是在小腸中穿過腸粘膜進入到腸粘膜的末端淋巴管,重新與在淋巴管中的甘油進行脂化,發生甘油三酯的再合成作用,這些乳糜微粒通過淋巴胸導管和輔助通路,主要在左側頸靜脈和鎖骨下靜脈的交匯處進入血液。在體溫下呈液態的脂類能很好的被消化吸收,而那些熔點超過體溫的很多脂類則很難消化吸收。因此,在37度時仍然是固體的一些動物脂肪人.體很難吸收。
通過閱讀上述的信息量,我們對於脂類的消化吸收過程是怎樣有了大概的瞭解。食物脂肪的消化率與有它的熔點是有一定關係的,所以在食用脂肪類食物的時候,我們要關心一下自己的身體是否能夠負擔的起。現實中,肥胖的人一般都伴有脂肪肝,所以建議在飲食的時候避免脂類的攝入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