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崴了有什麼後遺症呢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意外的,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平時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摔倒腳崴了,年齡越大骨頭也是很容易脆的,長期的腳崴了之後不及時的處理,對健康是非常的不利的,那麼腳崴了有什麼後遺症呢,如果不治療有什麼後果呢,下面就針對這個問題給大家做個詳細的介紹和認識。
踝關節損傷只要早期合理處理,絕大部分均能恢復正常,不會留下後遺症。因此,增加一些關於踝關節損傷的日常保健和急救常識,對於減少其發生率及病損率均有重要意義。
日常生活中,踝關節受傷一般分三種:一是輕度受傷,主要表現是受傷後踝關節活動時疼痛,不能繼續進行高強度活動;二是中度受傷,主要表現是傷後出現踝關節疼痛、腫脹、皮下淤血,不能負重或行走;三是重度受傷,主要表現是傷後出現踝關節疼痛、腫脹、皮下淤血,還可能出現關節畸形,不能進行主動活動。
踝關節是最容易扭傷的關節,一旦扭傷,要馬上停止運動,切記不要隨便推拿和按摩,避免踝部不當受力,影響復原或再次扭傷。很多人通過冷敷以減少傷處的腫脹,但很多人冷敷後,很快又改用熱敷促進傷口癒合,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現代醫學認為,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受傷後,建議前24小時採取冷敷,而不是用加溫的辦法治療。李裕標解釋:“若受傷處溫度高了,會使流到傷處的血液增加,使傷處腫痛加劇;如傷處有小血管破裂,則會增加出血量,延緩恢復過程。”
受傷後,每1~2小時用冰袋冷敷20~30分鐘,冰袋與皮膚間最好用毛巾之類的東西隔開。不冷敷時,盡可能把腳抬高,可促進血液迴圈,減輕踝部腫脹。腳踝受傷後,應從第三天起每日進行2~3次熱敷或用熱水燙腳,每次約30分鐘,同時做腳的伸、屈、繞環、外展等動作,促進血液迴圈。當疼痛和腫脹消失後,就可以進行關節功能康復鍛煉,但強度不宜過大。
如果一個人腳崴了有什麼後遺症呢,其實腳崴了對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特別是長時間的不去醫院檢查治療的話,或者是利用自己的一些做法來簡單處理的話,是最容易出現後遺症的,甚至也會出現嚴重後果的,比如長時間不治療會導致殘疾的,因此要及時的治療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