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錯誤穿鞋子=身體受酷刑

近有報導,有人為了穿上漂亮的“尖頭鞋”,而“削足適履”,這種做法無疑是對身體的“酷刑”,其實選擇一雙好的鞋子事關一“身”的幸福。因為一雙鞋子無論外表多麼光鮮,只要內部結構有一點點錯誤,就會使我們的雙足疼痛、腫脹、甚至畸形。

錯誤的鞋子無外乎三宗罪:

1.令足部負重不合理

平底鞋令後足負重多,約占體重的60%,容易引起跟痛症;而鞋跟過高,比如超過7釐米,前足負重就會增多,可達體重80%以上,從而引起前足疼痛;合理的鞋跟高度是2~4釐米,這時前後足負重各約50%,足部感覺會比較舒適。

再來看鞋底面,自鞋跟中點垂直向前劃直線,應將鞋底面積平分,這樣足的內外兩側受力才均勻。否則,一側會因受力過重而發生疼痛和其他問題。

2.鞋子的能量緩衝作用弱

鞋底硬而薄時,地面的衝擊力直接作用於足部,使足部易於疲勞、勞損。

3.鞋子對足部的擠壓與摩擦

如果鞋的長度或寬度不足,對足趾等造成擠壓、摩擦,便會製造慘痛不堪的局面,日久會使受力部位發生病變。選鞋時,要堅守一個原則:即使一雙鞋看起來再時髦再動人心弦,也絕不忽略它的內部構造是否舒適合理。要做的是:

1.精確測量雙足

如果想讓老公出差時給你帶雙鞋子,切忌只告訴他一個號碼,讓他按號碼替你買,這樣很容易買到不合適的鞋。實在不能親自去試,至少也要將足印印在白紙上,拿著足印去找合適的鞋。如果雙足不等長(60%的人是這樣的),以較大的一隻腳為準則來選購鞋子,另一隻則以鞋墊來解決。同時要測量足的寬度,找到足夠容納這樣寬度的鞋子。

2.晚間試鞋

一般到了晚間,雙足會稍微腫大。如果一雙鞋在晚間穿著也不覺得小,一天中其他時間穿著也沒有問題。

3.注意鞋型設計

*鞋跟與足底凹陷處的弧度必須合腳,踝骨與腳尖不應該碰觸到鞋子。前腳要有一定擺動的餘地。而後跟不能擺動。

*理想的鞋跟高度在2~4釐米之間,最好不要超過6釐米。

*鞋的重量每增加1克,對足部造成的負擔相當於在人的脊背上增加幾十克的重量。因此盡可能選擇輕巧的鞋子。

*正確的鞋子應該從購買的那一天起就合腳。不要妄想多穿兩天它就不磨腳了。在一次次痛苦的磨合過程中,你的腳會問題叢生,甚至會變得畸形難看,以至今後再也不能適應任何一雙好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