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老年人踢毽子易導致膝關節受損

老年人的活動真的是越來越多,有很多的老年人每天晚上都會去就近的廣場,公園等地進行鍛煉,走圈,跑步,散步,還有扭秧歌,羽毛球等等很多,還有的老年人為了展現自己的青春活力選擇踢毽子,可能老年人都認為這也是一個活動,但其實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如果老年人經常踢毽子就會導致膝關節受損,所以建議老年人不要選擇踢毽子鍛煉身體。

踢毽子易導致膝關節受損

李阿姨退休後喜歡上踢毽子。大約1年之後,她漸漸感到左膝關節疼痛,李阿姨以為堅持鍛煉就沒事,不料疼痛發展成腫脹。經檢查,李阿姨長期用來支撐的左腿膝關節已發生嚴重的退行性病變。

專家介紹,老人踢毽子時一般只用一條腳踢,另一條腿作為支撐,這會把身體重量都壓在支撐腿的膝關節上。起踢一瞬間,向下的爆發力和扭腰帶動的旋轉力會給支撐腿的膝關節造成磨損,久而久之便會造成“退行性病變”。

此外,由於踢毽子動作單一,也容易造成反復起踢的那條腿的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

關節腫脹和周圍肌肉疼痛要小心

專家表示,病變之初,膝關節內發生無菌性滑膜炎,症狀為關節腫脹和周圍肌肉疼痛。很多人錯誤認為,身體某一部位出現不適休息過後仍堅持鍛煉。

其實,如果出現不適後繼續踢下去,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會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骨刺、半月板磨損、交叉韌帶受損,外在的典型症狀是不能下蹲。

專家建議: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儘量避免踢毽子,尤其是肥胖的人,因為壓在支撐腿膝關節上的重量會更大,所受損傷會更重。

如果一定要踢,就要注意控制時間,避免玩花樣動作,特別是支撐腿頓地起跳後做“飛腳”踢毽動作,這對膝關節傷害更大。

相信通過上面的描述大家已經知道了老年人踢毽子對身體的危害了,其實老年人平時多運動是好的,但是也要講求方法,我們有的老人就是喜歡踢毽子或者跳跳繩等活動,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管怎麼樣也要適度,如果每天都玩很久的話就會給膝關節帶來損傷,而且還會給自身帶來傷害,建議喜歡運動的老年人能夠選擇其他的方式進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