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怎麼辦?
在我國,小兒腹瀉是排名第二位(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多發病。在接下來的6~10月又是小兒腹瀉的高發季節,很多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往往都會束手無策。那麼,小兒腹瀉怎麼辦呢?
醫學界的兒科指的是0~14歲的兒童,在這期間,絕大多數還沒有性成熟。所以,疾病的性別區分不明顯。藥物治療都需要計算小兒的體重來給予。這些都是和成人不一樣的地方。那什麼是腹瀉?相信每個人都有過親身體會。簡單的說就是:大便次數增多(每天>3次)和大便不能成型,稀糊狀或水樣大便。跟咳嗽一樣,腹瀉也只是一種症狀,一種許多疾病都會引起的症狀。而這個症狀又會造成危害,這和咳嗽又有點不同。急性腹瀉會造成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等嚴重危害。而慢性腹瀉又會造成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等等。所以,小兒腹瀉就更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在小兒腹瀉中以2歲以下的嬰幼兒為多數,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在嬰兒出生以後,人體的各個臟器和組織都是不成熟的,這點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就拿嬰幼兒消化道來說,胃酸不夠酸,分泌的量又少,這會導致殺菌能力的降低;消化酶活性低,分泌少,就會導致消化能力的降低;而又由於嬰幼兒生長迅速,對於能量和營養的需求就高,就會導致胃腸道的負擔加重;而神經系統的不協調,就會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還有胃腸道免疫力低,腸道菌群失調等等,都是嬰幼兒容易患病的內因。
如果不能母乳餵養,還會缺少母乳中的抗感染物質。現在已知母乳含有數百種成分,這豈是奶粉廠家能夠製造出來。更何況裡面還有免疫細胞、免疫球蛋白、人體生長因數。就比如巨噬細胞、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分泌型IgA、IgG、IgM、IgD,糖蛋白阻止霍亂菌結合,粘蛋白防止傘形鏈球菌和大腸桿菌結合,乳糖粘連蛋白防止輪狀病毒結合等等。這些都不是人工餵養所能夠替代的。人工餵養中還會帶來乳品污染等等,這些就是外因了,也是非感染因素的外因。
在非感染因素的外因中,常常還有下面這些原因。比如食餌性腹瀉(即餵養不當)、原發或繼發雙糖酶缺乏、食物過敏、食物不耐受以及氣候冷熱等等。
【食餌性腹瀉】
簡而言之就是:吃的太多或者太少,不按照科學餵養,任意添加輔食等都會引起腹瀉。如碳水化合物過多了,就會導致澱粉酶相對不足,造成消化不良,小兒糞便呈綠水樣或糊狀。蛋白質過多了,小兒糞便呈黃褐色稀水便,有刺鼻的臭雞蛋味。脂肪過食,小兒糞便呈灰白色稀便,臭味較重。如何科學餵養不在本文討論了。
【乳糖不耐症】
乳糖是牛奶和其他乳製品中的一種糖類。由於腸道內缺少消化乳糖的乳糖酶,或者乳糖酶活性弱,就會導致腸道內的乳糖產品積壓。而乳糖產品是屬於“高滲性”的,它會吸水,會把腸道壁內的水分吸出來,是為滲透。腸道水分一多,就會腹瀉了。這也就是滲透性腹瀉。所以治療的方法就是給予不含乳糖或者含乳糖少的乳製品,比如優酪乳、乳酪以及去除了乳糖的配方奶粉。還有就是少量多次的喝牛奶,讓胃腸逐漸去適應。
【牛奶過敏】
牛奶過敏的症狀和乳糖不耐是有些相像的,都有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但牛奶過敏還有皮膚瘙癢、蕁麻疹和濕疹、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症狀。這是由於它們的發病原理的不一樣所導致的。這些天的科普大家都知道了蛋白質是被腸道的酶消化成氨基酸後再吸收的,但仍有一些微量蛋白會不經消化即被腸道吸收而進入血液,這樣的蛋白質就會成為人體的“過敏原”,刺激淋巴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E(IgE),當這種微量蛋白下次再進入人體時,就會和IgE結合發生免疫反應,導致過敏症狀出現。所以對於嬰兒來說,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對牛奶過敏的嬰兒要用其他食品替代,但不要用其他哺乳動物的奶(如羊奶),因為會發生交叉免疫。最好是植物蛋白(豆漿、豆奶)等等。停止服用3年後,可以少量再試。
另外,小兒著涼也會引起腸子蠕動加快而引起腹瀉。適當保暖即可。
在外因中還有一類就是感染因素了,也就是引起腹瀉的病原體。目前已知引起腹瀉的病原體有數十種之多,其中以細菌和病毒占多數。細菌性的有志賀氏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耶爾森氏菌、霍亂弧菌等等,病毒性的有輪狀病毒、腺病毒、星狀病毒、小圓病毒、杯狀病毒等。上面這菌那菌的,除了大腸桿菌、霍亂弧菌,其他的大家可能比較陌生。可能提一些通俗的名稱就容易理解了。志賀氏菌,通稱為痢疾桿菌;沙門氏菌包括傷寒、副傷寒。
小兒腹瀉的診斷比較容易。但在治療上有一些新的觀點。
1.傳統觀念裡急性腹瀉時,要求禁食。但新的觀念是鼓勵繼續餵養,除非小兒有劇烈嘔吐或者進食以後腹脹、腹瀉明顯,可以暫時禁食4~6小時。
2.應該少量多次的給予患兒營養豐富和易於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的食物。急性腹瀉患兒以前已經添加過的輔食可以繼續吃,但要避免油膩、脂肪類食物。沒有吃過的輔食要等到腹瀉痊癒以後再添加。
3.遷延與慢性腹瀉患兒由於腸黏膜病變導致微絨毛萎縮、腸上皮細胞受損、雙糖酶缺乏,對雙糖(蔗糖、乳糖、麥芽糖)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易造成對雙糖(尤其是乳糖)不耐受,飲食中應去除雙糖,選擇不含乳糖奶粉或去乳糖豆奶粉(俗稱腹瀉奶粉)
4.患兒脫水不嚴重的話,可以接受WHO推薦的ORS(口服補液鹽),減少靜脈補液的必要性。
5.避免有腹瀉就給抗生素的不規範治療,因為這樣的治療既無效又會增加不良反應,而且還會導致細菌耐藥。就算是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時候,有些藥對於小兒也是需要避免的。比如治療細菌性腹瀉效果很好的喹諾酮類藥物,會影響小兒的骨骼發育,應該避免。
6.大量的證據證明70%左右水樣便腹瀉多為輪狀病毒或產腸毒素性大腸肝菌(ETEC)感染引起,不須用抗生素治療,用好液體療法患兒多可自愈。但還是有些醫生對於病毒性腹瀉喜歡用正作用不大,副作用很大的中藥注射液,比如喜炎平。
7.有文獻報導認為補鋅可減少糞便排泄量,減少腹瀉次數,縮短腹瀉病程,防止腹瀉反復。
具體用法:能進食後即予補鋅治療,6個月以上患兒每天補充元素鋅20mg,6個月以下患兒每天補充元素鋅10mg,共10~14d(元素鋅20mg相當於硫酸鋅100mg,葡萄糖酸鋅140mg)。
8.其他藥物。腸粘膜保護劑蒙脫石(思密達);腸粘膜生長所需的營養物穀氨醯胺;腦啡肽酶抑制劑消旋卡多曲,能抑制小腸分泌功能。對於兒童也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止瀉藥物,可在24~48小時控制腹瀉。
【總結】
在嬰幼兒的餵養中提倡母乳餵養。這不僅體現在母乳經濟和營養成分的均衡上,而且還體現著母乳的抗感染上面。母乳中含有免疫細胞、免疫球蛋白、抗感染蛋白、溶菌酶、抗感染的游離脂肪酸、激素以及各種生長因數等等。所以,母乳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汁液,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廠家能生產出達到或超過母乳的產品。
如果母乳缺乏的情況下,人工餵養也是一種選擇。但必須做到:科學餵養,合理加食;講究衛生,避免感染。
在治療小兒腹瀉方面:不求禁食,飲食消化;儘量口服,減少靜脈;慎用抗生素,不用中藥劑;蒙脫護粘膜,營養穀醯胺;消旋卡多曲,抑制腸分泌。最後補鋅別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