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網狀細胞瘤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腦血管網狀細胞瘤為良性腫瘤,起源于中胚葉細胞的胚胎殘餘組織,為顱內真性血管性的腫瘤,多發生在小腦。腦血管網狀細胞瘤有遺傳傾向,因此,做好對於該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顯得極為重要,據報導從新生兒到80歲均可發病,男性稍多於女性。那麼,臨床表現是什麼呢,大家看一下。
腦血管網狀細胞瘤病史長短不一,實質性腫瘤生長較緩慢,可長達數年或更長時間囊性者時間較短可數周數月或數年。偶有因腫瘤突然囊變或腫瘤卒中呈急性發病。顱後窩腫瘤易壓迫阻塞第四腦室引起腦脊液迴圈梗阻,其病程也較短。腫瘤位於小腦半球時常出現顱內壓增高及小腦症狀並伴有強迫頭位。90%的患者有顱內壓增高症狀,表現為頭痛、頭暈、嘔吐、視訊光碟水腫及視力減退嘔吐見於80%的病例,視力減退占30%,頸強直占11%。小腦腫瘤常伴有眼顫、共濟失調、行走不穩複視頭暈、視力減退、後組腦神經麻痹等,個別病例有延髓症狀,表現為吞咽困難、喉音嘶啞、呃逆、咽喉反射消失飲食嗆咳等。位於大腦半球者,可根據其所在部位不同而出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偏側感覺障礙偏盲等。少數出現癲癇發作。
此外臨床表現與病理分型有關。毛細血管型和混合型腫瘤易形成較大的囊腫顱內壓增高症狀進展快,病程短,易出現強迫頭位及腦幹症狀。細胞型腫瘤因實質成分較高,病程進展較緩慢,症狀較晚出現。海綿型易出現瘤內出血,病程較短,症狀波動性較大,常可突然惡化。如出血破入蛛網膜下腔,可出現腦膜刺激症狀。
此外臨床表現與病理分型有關。毛細血管型和混合型腫瘤易形成較大的囊腫顱內壓增高症狀進展快,病程短,易出現強迫頭位及腦幹症狀。細胞型腫瘤因實質成分較高,病程進展較緩慢,症狀較晚出現。海綿型易出現瘤內出血,病程較短,症狀波動性較大,常可突然惡化。如出血破入蛛網膜下腔,可出現腦膜刺激症狀。
以上就是對腦血管網狀細胞瘤的臨床表現的總結,腦血管網狀細胞瘤適於手術治療,全切除腫瘤可以治癒此病。但對於實體性腫瘤單純依靠手術切除困難也較大。也有的病人在多年後有復發的可能,因而,預後工作也是非常的重要,腫瘤全切除者,預後良好。術後復發率12%~14%。多發及合併內臟囊腫或血管瘤者,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