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心理諮詢都存在哪些誤區呢

想必大家周圍多多少少都會存在著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可能只是有些症狀輕,有些症狀比較嚴重而已,這些人們往往會因為這樣的心理疾病而想要諮詢心理醫生,不過大多人對這方面的治療都有所排斥,甚至一旦諮詢了心理醫生就依賴上他。那麼心理諮詢都存在哪些誤區呢?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1心理諮詢≠討教、傳授處理問題良策

人們有了心理問題才可能想到要心理諮詢,而恰恰多數的心理問題不能以簡單的說教來解決。對於求助者來說,他們認為心理諮詢就是心理諮詢師幫助自己拿出解決問題的主意,要求儘快得到處理問題的良方良策,但大多數的問題又都是些社會心理問題,而每一個問題又有千差萬別的處理方法,不同的個性及思維行為模式就會有不同的思維趨向,因此在不同的人看來就有不同的方法,作為諮詢者看來是正確的方法不見得適合來訪者。

2心理諮詢≠同情十閱歷。

有不少來訪者、尤其是電話來訪者,要求心理諮詢師最好遇到過、處理過他們所存在的問題(似乎只有心理諮詢師回答是,他們才放心),只有這樣對會同情他、理解他。對心理諮詢工作人員要求閱歷深、經驗多這是人之常情(也不排除來訪者自己尚未意識到的多疑這一性格特點),但大可不必要求心理諮詢師也有過類似經歷,不管有無類似經歷,都會以極大的同情心相待。就像一位助產士的輕柔動作未必是從體驗生孩子當中學來的一樣。

3心理諮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體面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統計,來心理門診諮詢的有26.3%達到重性精神病診斷標準,還有一些人認為看心理諮詢師是不光彩、不體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來到心理門診,惟恐被別人發現。實際上在有些國家裡人們對心理諮詢的理解正好與我們相反,

通過以上的介紹想必大家已經對心理諮詢的誤區有了一定的瞭解,其實我們不僅要對自己有所控制,而且在找尋心理諮詢師的時候也一定要去正規的醫療機構。而不是親信他人隨便找小診所的心理醫生進行諮詢。這樣更容易加重自己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