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家長怎麼做好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樑

孩子在學校裡是好還是壞,成績是高還是低,孩子的近況如何,老師都會通過電話或者是當面和家長溝通,這樣家長回家之後才能好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說,家長在孩子和老師之間就是一座溝通的橋樑,不過,這座橋樑是好還是壞那就難說了。有的家長就是喜歡在孩子面前罵老師,有的家長就是喜歡讓孩子學會巴結老師,這都是不正確的行為。

“真情流露”也要謹慎

首先,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壞話。背後議論他人的好壞,是對人際關係危害最嚴重的一種行為,而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巨大影響。尤其當家長說了老師壞話的時候,孩子往往就會對這個老師產生不滿和輕視。而孩子對老師不滿,只有一個發洩口,那就是上課不再認真聽講,課後也不願認真完成作業。

這些對老師其實並沒有什麼影響,但孩子的成績會因為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敵對情緒而一落千丈。也就是說,父母無所顧忌地批評抱怨,可能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俗話說,“親其師,信其言。”如果連父母都在孩子面前不尊敬老師,孩子又怎能做到尊師重道呢?!而只有尊重老師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師的教誨。由古至今,孩子因為崇拜老師才喜歡某門學科進而成名成家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聰明的父母應該適當幫老師在孩子心目中加分,即便真對老師有什麼不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隨意流露,而應該及時地私下跟老師溝通。

做老師和孩子的和事佬

孩子上小學後不久,就跟我抱怨,說自己一節課舉了N次手,可老師幾乎叫了所有小朋友起來回答問題,就是沒有叫她。我笑著問她,你是不是挺難過的?她義憤填膺地回答:“那當然,多不公平啊!很多同學壓根沒有舉手回答問題,我一直舉手,老師竟然叫他們不叫我!”我聽了這話故作神秘地問她,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為什麼?”她不解地問。我認真地回答:“因為你一直舉手,老師知道你肯定會了、知道答案了,但那些沒舉手的同學老師不知道他們聽懂了沒有、學會了沒有,才會特地叫他們起來回答呀!”聽了我的話,女兒雖然嘴巴裡還是嘟囔著,但情緒已明顯平復。

還有一位家長去學校開家長會,聽了一堆孩子的缺點回來,兒子忐忑不安地問“老師又批評我了吧?”“沒有啊,老師還表揚你了,說你比前段時間更注重個人衛生了。”其實,老師並沒有表揚孩子,但孩子一聽家長的話,頓時對老師產生了好感:“老師連我這麼小的變化都發現了,看來老師很關注我,我不能讓老師失望。”於是,孩子漸漸喜歡上這位老師,學習的效果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從幼稚園到小學,孩子不時會說些他在校園裡高興或不高興的事情。而只要家長樂於傾聽,放下身段和孩子平等地對話,並幫他解決一些難題,這樣的分享可能會一直保持到孩子長大成人。當孩子表達對老師不滿的時候,最佳的選擇,無疑是就事論事地跟他分析,告訴他如果你站在老師的角度,會怎樣看這個問題、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畢竟,老師的出發點往往是全班共同進步而不僅僅是照顧某一個孩子的情緒。當然,如果某個老師很喜歡孩子,就更要強調老師對他的喜歡,讓孩子充分去體會這份喜歡,並將之化為努力學習的動力。

之前小編就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大家也可以通過這個案例來學習一下,家長應該怎麼當好這座溝通的橋樑。朋友的孩子所在的班級到了教師節的時候都會讓家長去給老師買一些禮物,其中也不乏有貴重的東西,比如購物卡、手機等等。而小編的朋友卻告訴自己的孩子,不用給老師買什麼,只要你能夠上課認真聽講、不遲到不早退、都得禮貌、善待同學,遵守學校的紀律這就是給你老師最好的禮物。通過這個案例想必各位父母已經明白什麼東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