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出血熱腹瀉的病因及治療介紹

出血熱是一種起病非常急,很多人都沒辦法很早就發現的一種情況,發病後伴隨著發熱、肌肉酸痛、頭痛腹瀉等等各種情況,這讓患者非常的痛苦,腹瀉的情況出現需要多飲用水,很容易誘發其他的疾病,腹瀉可引起輕微的身體缺水,患者要適當的飲用,對於疾病我們都要多關注。

一、病因

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

1.宿主動物和傳染源

主要是小型齧齒動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2.傳播途徑

主要傳播為動物源性,病毒能通過宿主動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傳播是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認為人群普遍易感,隱性☆禁☆感染率較低,一般青壯年發病率高,病後有持久免疫力。

二、臨床表現

1.發熱期

主要表現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細血管損害引起的症狀。

起病急,有發熱(38℃~40℃)、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以及噁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全身關節痛等症狀,皮膚黏膜三紅(臉、頸和上胸部發紅),眼結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淤斑,或呈條索狀、抓痕樣的出血點。

2.低血壓休克期

多在發熱4~6日,體溫開始下降時或退熱後不久,主要為失血漿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現。患者出現低血壓,重者發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時尿量少於400ml,少尿期與低血壓期常無明顯界限。

4.多尿期

腎臟組織損害逐漸修復,但由於腎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復,以致尿量顯著增多。第8~12日多見,持續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極易造成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5、恢復期

隨著腎功能的逐漸恢復,尿量減至3000ml以下時,即進入恢復期。尿量、症狀逐漸恢復正常,復原需數月。

三、治療

1.一般原則

早發現、早休息、早治療和就地隔離治療。按乙類傳染病上報,密觀生命體征,針對五期的臨床情況進行相應綜合治療。

發熱期可用物理降溫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發生低血壓休克時應補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鹽液和葡萄糖鹽水、血漿、蛋白等。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劑(如速尿等)靜脈注射。無尿者可用20%甘露醇、硫酸鎂、大黃口服導瀉。多尿時應補充足夠液體和電解質(鉀鹽),以口服為主。進入恢復期後注意防止併發症,加強營養,逐步恢復活動。

面對出血熱腹瀉最好不要隨便食用藥物,可能我們會很擔心自己出現比腹瀉更加多的症狀,我們必須多多注意休息,面對這樣來的比較急的疾病,患者也不要過於擔心,防範于未然對於這麼做對朋友們的身體健康更加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