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如何進補
家中有人患病住院,最使家人傷腦筋的是怎樣“補”才能使患者早日恢復,可是各種民間忌諱,又讓他們擔心亂“補”反傷身。可是,過分地慎重當心,又致使患者的養分狀況降低。那麼究竟術後怎麼補呢。這看起來是個很嚴重的疑問,由於進補的品質好壞關係著術後患者恢復的品質的凹凸,咱們作為家族本來也大意不得啊,我查閱了已構成資料主張以下幾點:
1、全面均衡的住院營養助早日康復。能量是機體的動力來源,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能量主要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經機體消化吸收後,在體內氧化,釋放出熱能,供機體利用(正如汽車開動需要燃料一樣)。能量的需要因病因人不同而異,但最低供給量也應保證病人維持生命的基礎需要。如一個50歲的男性,標準體重65kg,基礎需要約1400千卡,實際需要高於此。醫生應根據病情變化,適時調整營養方案。病人不能正常進食或進食嚴重不足時,必須通過胃腸外營養(靜脈營養)的途徑適當供給營養。能進食的病人,最好吃營養均衡易消化的混合食物,不要偏食。因為除母乳餵養嬰兒外,沒有單一的食物能提供人體所需的40多種營養素。只有多樣化的膳食才能滿足這一需要。
2、病後複康別偏信單一良方。對於病後的康復,民間有不少傳說,比如,手術後要吃生魚湯、田雞粥;還有不少忌口之說,比如不能喝牛奶,不能吃香蕉、生冷食品……病後康復的營養因病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生魚湯是指用生魚煮出的湯水,其營養價值並無特殊,魚肉可提供優質蛋白,湯水可補充水分;田雞(青蛙)肉也可提供優質蛋白質,粥中的碳水化合物則可提供較多的能量。只要病情無禁忌症,通常病人都可以食用,但並非一定要限制於吃這幾種食物。其實清淡的瘦肉湯、雞蛋湯、魚湯等都可以吃。同樣,牛奶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但是某些人喝了牛奶有不良反應(腹脹、腹瀉)。因為牛奶中含有乳糖,需要乳糖酶來消化。有些人胃腸道中缺少此酶,喝了牛奶則產生上述不適症狀(即乳糖不耐受綜合征)。對於這種病人,牛奶是禁忌的,但對於非胃腸手術的無乳糖不耐受症的病人來說,是不必禁忌的,特別是兒童、孕婦、老人、發熱病人都是適宜的。水果等生冷食品也同樣,對某些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胃腸炎、潰瘍病並出血是禁忌的,但對於甲亢等疾病不必禁忌。
正由於養分是健康的物質基礎,所以患者恢復不要過於著重“補”的因素了,而要注重養分均衡,特別是能量的供給是不是足夠,各種養分素的比例是不是恰當等等,所選用食物是不是符合病情的需求。還有點是詳細養分治療計畫因人而異,詳細準則是:養分均衡,按部就班,因病而異,當令調整。把握了這麼幾個準則那麼患者的術後的保養大約就可無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