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有時候朋友之間會開這樣的玩笑,說某某人真是雙重人格。其實真的有雙重人格這樣的情況,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種疾病就跟這個有關的。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大家聽說過這個名字嗎?一定很陌生吧?其實它就是多重人格障礙,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什麼是多重人格障礙。
多重人格障礙是心理疾病的一種,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歸類於第一軸的解離症的一種。多重人格具有超過一個(若是2個則稱為雙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事實上它有過多種名稱,在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CCMD-3)中稱為“癔症性身份識別障礙”,屬癔症;在ICD-10中稱為“多重人格障礙”,屬分離(轉換)性障礙,在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DSM-IV)中稱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屬解離型障礙。1994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定義為該病症的國際統一正式名稱。
病因
多重人格的產生與童年創傷有密切相關,尤其是性侵害。患者的男女比1:9可以作為佐證,這或許是女孩比男孩易受到性侵害的緣故。當受到難以應付的衝擊時,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達到“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這對長期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如近親相奸)來說,或許是必要的。
治療
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創傷引發———特別以童年期的精神創傷為多見。其治療方法,有格式塔療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療法等。但所有療法都離不開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長期而耐心的配合。治療時尤應避免激惹病源。
1.催眠分析要比經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療效。
2.當治療者與多重人格患形成一種良好的移情關係,避免對患當中任何一個人抱以反感或惡意時,治療最具動力。
3.鼓勵各分離的人格之間的內部交流,因為這種內部交流有助於“拆除”置於主體人格和後繼人格之間的隔牆。
4.分離人格的產生有些是因為未能滿足正常的需要,對此應考慮需要的功能,不能輕率處置。
5.治療者的責任是幫助患者將後繼的人格返回到它們最初的目標上來,以便轉移後繼人格與主體人格的對立立場。
6.堅決不能操縱或離間主體人格和後繼人格,因為這種策略通常會導致治療的失敗。
7.治療者不能去消除後繼人格後繼人格一旦形成,它就會強烈抵禦企圖消滅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療者不能去消除它,而應該注重它與主體人格的同一性,設法整合它們,使之像正常的情緒變化那樣操作。
8.通過宣洩,把主體人格“誘導回來”,讓其對原先無法接受的憤怒、不滿、衝動等承擔責任,並用更為建設性的辦法處理它們。由於誘導主體人格的過程也是發洩後繼人格的過程,因此置於兩者之間的隔牆便會自動解體,兩者的交流得以實現。
以上就是關於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這種疾病的介紹,原理我們說的雙重人格只是其中的一種情況,但也是屬於這個疾病的。對於此類患者,我們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不可孤立他們,以免他們的病情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