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風水竟有這麼多“潛規則”

風水術是中國古代人環境選擇的學問,又稱山水、堪輿、青烏等。強調的是龍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態與氣慣環繞的半虛半實的境狀,乃至無形、無狀、無味的所產生神氣凝聚的哲思認知體系。風水術在我國流傳千年,很多技術原理可以得到現有的科學理論支援。那麼風水到底有哪些預設的規則,在此給大家解讀風水的七大法則。

法則一:水質、土質的考察。土壤中含有兀素鋅、鉬、硒、氟等。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氣中,直接影響人的健康。潮濕或臭爛的地質,會導致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皮膚病等。風水經典《博山篇》主張“尋龍認氣,認氣嘗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氣香,主亡貴。其色白,其味清,其氣溫,主中貴,不足論。”《堪輿漫興》論水之善惡雲:“清漣甘美味非常,此謂嘉泉龍脈長。春不盈兮秋不?固,於此最好覓佳藏。”‘‘漿之氣味惟怕腥,有如熱湯又沸騰,混濁赤紅皆不吉。”

法則二:順乘生氣。風水理論認為,氣是萬物的本源,太極即氣,一氣積而生兩儀,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氣,水得之於氣,人得之於氣,氣感而應,萬物莫不得於氣。風水理論提倡在有生氣的地方修建城鎮房屋,這叫做順乘生氣。只有得到滾滾的生氣,植物才會欣欣向榮,人類才會健康長壽。

法則三:整體性。風水理論思想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這個系統以人為中心,包括天地萬物。環境中的每一個整體系統都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要素。風水學的功能就是要宏觀地把握各子系統之間的關係,優化結構,尋求最佳組合。

法則四:坐北朝南。坐北朝南,不僅是為了採光,還為了避北風。風有陰風與陽風之別,清末何光廷在《地學指正》雲:‘‘平陽原不畏風,然有陰陽之別,向東向南所受者溫風、暖風,謂之陽風,則無妨。向西向北所受者涼風、寒風,謂之陰風,宜有近案遮攔,否則風吹骨寒。”這就是說要避免西北風。

法則五:適中居中。適中,就是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盡可能優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論穴雲: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沒,欲其顯而不張揚暴露,欲其靜而不幽囚哽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法則六:依山傍水。山體是大地的骨架,山好像是屏風,可以擋住風寒。水域是萬物生機之源泉,沒有水,人就不能生存。

法則七:觀形察勢。清代的《郇日宅十書》指出:“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係人禍福最為切要。”風水學重視山形地勢,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住於外,形住於內。勢如城郭牆垣,形似樓臺門第。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惟准,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