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增加室內空氣濕度的方法有哪些呢

在平時,人們冬天,尤其是在北方都有開暖氣來避寒。那麼就會出現空氣乾燥的情況發生。那麼此時人們就會想要用什麼方法來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呢?這個問題也是一直困擾這人們。空氣過於乾燥會使人體內的水份流失的過快,有的體質虛弱的就會出現流鼻血等現象的發生。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瞭解幾種增加溫度的方法吧。

通過實驗測定,最宜人的室內溫濕度是:冬天溫度為18至25℃,濕度為30%至80%;夏天溫度為23至28℃,濕度為30%至60%。在此範圍內感到舒適的人占95%以上。在裝有空調的室內,室溫為19至24℃,濕度為40%至50%時,人會感到最舒適。如果考慮到溫、濕度對人思維活動的影響,最適宜的室溫度應是工作效率高。18℃,濕度應是40%至60%,此時,人的精神狀態好,思維最敏捷。

如果室內濕度太低,容易出現痰多且不易咳出、咽喉不適、口氣大、皮膚乾、呼吸不順暢等狀況,不利於呼吸系統健康。因此,在寒冷乾燥的冬季,要特別注意調節室內空氣溫度與濕度的平衡。

改善室內空氣濕度,可以採取以下方法。首先,每天至少用乾淨的濕拖把拖兩次地,這樣既能除塵,又能加大水分和空氣的接觸面積,讓水分迅速蒸發,可以有效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如果是木地板,則不要直接用濕淋淋的拖把擦地,最好先用吸塵器吸去灰塵,再將拖把擰乾擦地,以防止過多的水分滲透到木地板裡,造成發黴、腐爛。還可以在屋裡放盆水,水分蒸發的同時,增加室內濕度。

其次,在暖氣上搭塊濕毛巾,暖氣散熱時帶有水分,也能增加空氣濕度。有條件的可以在暖氣上放個水槽,效果更好。

在臥室、客廳中使用加濕器,可以快速起到增加空氣濕度的作用。但人與加濕器之間的距離不能太近,最好保持1-2米左右的距離。用加濕器時,一定要保證每天換水,每週清洗一次,否則容易滋生病菌,引發呼吸道感染。

此外,室內放一些綠色盆栽植物,如綠蘿、吊蘭等,也能調節空氣濕度。一般室內空氣濕度保持在50%-60%為宜。如果感覺鼻子不幹、呼吸順暢、皮膚潤澤,就說明空氣濕度比較適宜。

通過上述增加室內空氣濕度的幾種方法的祥細介紹。對於平時室內出現乾燥情況時,不妨可按照上面的方法來嘗試增加室內空氣的溫度。部份人會使用加濕器來使室內空氣濕度,需要注意,要及時清洗或是更換加濕器裡的水,避免造成水中出現細菌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