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嗜酸性胃腸炎罕見病例分享

嗜酸性胃腸炎對消化系統的危害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對於得了這種疾病的患者,為了保持自己消化系統的健康,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視,要儘快的通過治療,才能儘快的改善,那麼,嗜酸性胃腸炎罕見病例的分享有哪些內容?就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病例資料:

男,71歲,訴“反復腹痛6年,再發11d”。患者6年前出現全腹陣發性脹痛,伴噁心、嘔吐胃內容物,時有腹瀉,無發熱。

查體:神清,心肺聽診無特殊,腹平軟,全腹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腸鳴音5~6次/min。

外院查腹部平片示中上腹腸管少量積氣積液;腹部B超示肝膽脾胰未見明顯異常聲像,腹腔積液,雙腎結石,前列腺稍大,右下腹未見明顯異常團塊聲像。

胃鏡示十二指腸充血腫脹;腸鏡示直腸乙狀結腸炎;上下腹部CT示:食管下段、胃底賁門部及胃體部胃壁改變;十二指腸降段囊帶狀凸起,多考慮十二指腸憩室;腹腔及腸管見多量積液,並腸管管壁水腫增厚;肝外膽管及主胰管擴張;雙腎多發嚢腫;附見兩側少量胸腔積液並兩肺下葉輕度膨脹不全。

初步診斷:腹痛查因,克羅恩病?

入院後查血常規示:WBC

14.4×109/L,N 14.2%,E 72.0%,Hb 122g/L,CRP

1mg/L。經肛雙氣囊小腸鏡示回腸末段片狀黏膜充血潮紅,未見糜爛或潰瘍形成,活檢4塊,質韌

回腸病理見大量嗜酸性粒細胞(>50/HPF)及灶性淋巴細胞浸潤,符合嗜酸性腸炎(

於2013年5月30日加用甲潑尼龍40mg靜脈滴注,3d後改用甲潑尼龍片16mg口服治療,3d後患者腹痛症狀緩解,複查血常規示:WBC

4.3×109/L,N 51.9%,E

2.8%。複查胃鏡示十二指腸降部黏膜炎症,病理示降部慢性黏膜炎症。住院治療16d後患者無明顯不適出院,繼予甲潑尼龍片16mg口服。

隨訪至今患者無腹痛等不適,建議患者1個月後逐漸激素減量。

討論

嗜酸性胃腸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消化道嗜酸性細胞(eosinophil,EOS)異常浸潤為特徵的炎症性疾病,可以累及消化道全長或某一部分。EG的自然病程並不清楚,多為反復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遷延的過程。EG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因病變累及部位以及浸潤的深度不同而表現出相應症狀,消化道狹窄梗阻及穿孔等併發症少見。EOS浸潤的長度可包含整個消化道的一個或多個節段,而浸潤的深度也可以從消化道黏膜到漿膜。

依據浸潤的深度,有學者將其分為三型:(1)黏膜型EG,此型最常見,可能因其易於獲得病理組織而診斷較多;(2)肌層型EG,此型胃腸道壁明顯增厚,狹窄通常不嚴重,多因疾病發作時腸壁炎性充血水腫,使狹窄加重而出現梗阻症狀;(3)漿膜型EG,大約10%的EG病例累及漿膜層,主要表現為腹水。輔助檢查中血常規檢查常見外周血EOS增多;內鏡可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或潰瘍、結節或息肉樣腫塊,可有幽門或腸道狹窄,需多部位深鑿活檢獲取標本。

診斷通常包括3個方面: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病理檢查,有時還可包括診斷性治療,其中病理發現消化道活檢組織大量EOS浸潤(常大於50個/高倍視野)是重要的診斷依據,需與炎症性腸病、胄腸道惡性腫瘤等疾病鑒別。治療上以飲食控制為基礎,效果不佳時給予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糖皮質激素可迅速有效控制病情,是EG的主要治療藥物,針對明確狹窄梗阻的患者,可考慮內鏡或外科治療。

嗜酸性胃腸炎,相信通過以上的病例介紹,你已經有了更多的認識,如果你得了這種疾病,千萬不要忽視了對身體的危害,要儘快地通過檢查治療,讓自己得到有效的治療以後,才能使得自己的腸胃功能更加的健康,才能保證自己的生活品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