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檢查的危害是真的嗎
隨著醫療水準越來越發達,一個新的名詞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那就是核磁共振檢查,許多人認為核磁共振檢查的危害很大,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願意到醫院近,核磁共振檢查,那麼真如人們所說的一樣嗎,核磁共振檢查真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希望大家能夠有所瞭解。
一、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是基於原子尺度的量子磁物理性質。具有奇數質子或中子的核子,具有內在的性質:核自旋,自旋角動量。核自旋產生磁矩。觀測原子的方法,是將樣品置於外加強大的磁場下,現代的儀器通常採用低溫超導磁鐵。核自旋本身的磁場,在外加磁場下重新排列,大多數核自旋會處於低能態。我們額外施加電磁場來干涉低能態的核自旋轉向高能態,再回到平衡態便會釋放出射頻,利用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進行分子科學的研究,如分子結構,動態等
二、功能特點
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象,作為一種分析手段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到1973年才將它用於醫學臨床檢測。為了避免與核醫學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稱為核磁共振成像術,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在外加磁場內,經射頻脈衝激後產生信號,用探測器檢測並輸入電腦,經過處理轉換在螢幕上顯示圖像,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於醫學影像學中的其他許多成像術,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術,因此,它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很大的潛在優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不會產生CT檢測中的偽影;不需注射造影劑;無電離輻射,對機體沒有不良影響。
三、檢查原理
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衝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電腦處理獲得圖像,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它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很大的潛在優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不會產生CT檢測中的偽影;不需注射造影劑;無電離輻射,對機體沒有不良影響。MR對檢測腦內血腫、腦外血腫、腦腫瘤、顱內動脈瘤、動靜脈血管畸形、腦缺血、椎管內腫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積水等顱腦常見疾病非常有效,同時對腰椎椎間盤後突、原發性肝癌等疾病的診斷也很有效。
四、核磁共振危害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顯示脂肪、全身臟器、肌肉、快速流動的血液、骨骼和空氣等。對臟器內部結構也能清楚顯示。醫生可以很好的識別病人體內的腫瘤、炎症、壞死病灶、異常物質沉著、功能阻礙、血液迴圈阻礙等病變。對於神經系統、胸部、腹部及四肢各種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由於核磁共振是磁場成像,而不是X射線,沒有放射性,所以對人體無害,是非常安全的。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任何關於醫院使用核磁共振機引起危害的報導,也未發現病人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的發生率有增高。
看了以上文章的內容,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吧,其實核磁共振檢查對人體的危害幾乎是微乎其微的,它是通過刺激人體內的氫原子核引起共振的,所以才會稱為池和共振檢查,並不是放射性的物質,大家可以放心檢查,千萬不要因為盲目而耽誤了檢查和治療,但也要注意不要頻繁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