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後濕熱交加 5個小習慣助你有效祛濕
濕氣是由於人體內的水分調控失衡,水分排不出體外造成的。《黃帝內經·素問》記載:“太陰之上,濕氣主之。”濕氣過重會讓人出現四肢酸痛、手腳冰冷、舌苔厚黃、大便溏瀉等症狀。。正常情況下,人體對外界的濕度和溫度變化有著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是由於個人體質或生活習慣的影響,比如立夏之後開始穿吊帶背心、貪吃冷飲雪糕、長時間待在空調房等等,都會導致體內濕邪的累積,最終其他疾病趁虛而入。科學研究表明,脂肪肝、哮喘、心腦血管等疾病其實都跟濕邪有關。
立夏之後,人們開始喝冷飲、吃涼性瓜果蔬菜,殊不知在短暫享受涼快的同時,也將濕邪埋在了體內,成為影響健康的一大隱患。古書上寫道:“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在“寒、暑、燥、濕、風、火”這六邪中,最難去除的就是濕邪。因此我們要注意在平時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儘量不要與濕邪沾邊。而一旦染上濕邪,也無需過於擔心和焦慮,只要我們按照科學的方法治療和調理,總是可以慢慢趕走濕邪之氣的。
祛濕從日常生活細節做起
1.飲食清淡
清淡的飲食可以讓腸胃更加舒適,儘量不要食用油膩、生冷的食物。因為“甜膩化濕”,油膩生冷的食物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立夏之後應多食消暑化濕和利水消腫的食物,它們可以幫助你將體內的濕熱從小便排出,如赤小豆粥、荷葉粥等。
2.運動排汗
堅持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體內血液迴圈暢通,活絡身體器官運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出。如慢跑、游泳、瑜伽、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運動。每次運動1-2個小時,達到身心通暢、微微出汗即可,此時並不建議劇烈運動。因為立夏之後,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出汗過多容易損傷心陰。
3.避免外感濕邪
立夏之後,氣溫會迅速回升,降水量增大,濕熱交加。每當雨天的時候都要注意及時避雨。萬一不小心被雨淋到了,也千萬不要忽視。最好回家後馬上換下潮濕的衣服,喝點薑汁糖水暖身。
4.通風換氣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儘量打開窗戶通風換氣,讓陽光照射到室內;而陰雨天或霧霾天氣就要少開窗戶了。39保健編輯建議,保持室內濕度不高於60%更有利於身體健康,若是家中濕氣太重,可以利用一下空調的抽濕功能。
5.勿背對空調
立夏之後,氣溫升高,許多人開始吹空調、風扇。尤其是有些人劇烈運動過後,一回家馬上站在空調下方,背對空調,覺得特別涼爽。其實這種做法極其傷身。出汗時皮膚毛孔處在一個放大的狀態,背對空調剛好把風池穴暴露出來。《黃帝內經·靈樞》篇記載:“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顬後髮際陷者中,手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運動後經常背對空調,大量濕邪之氣就會從風池穴進入體內,長此以往會出現頭痛、眩暈等症狀。
()獨家專稿,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投稿及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