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拍打治病20招,每一招都是精華

1、拍打整個頭部,重點是百會穴

    拍打頭部主要對頭疼、頭暈、發麻、小腦萎縮、記憶力減退、腦血栓後遺症有顯著作用。

    拍打百會穴主要針對高血壓、失眠,同時對頸椎有輔助治療的作用,根據每個人的個體病情不同,感受也有所不同,表現情況有頭脹、頭悶、深度有痛點等,氣血暢通後不適感會自然消失。

 

2、拍打整個面部,重點是眼睛

    拍打面部可舒展皺紋、祛斑、活膚、增強皮質彈性,起到美容作用。拍打眼部主要是緩解疲勞,輔助治療近視眼,如果能堅持每天15分鐘的自行拍打,一個月下來能減輕100度。

 

3、拍打囟門及前額

    拍打囟門可治療感冒發燒、過敏性鼻炎、鼻塞,及因感冒引起的頭疼等症狀,輕者幾十下,重者上百下就可暢通。拍打前額時有針刺的感覺,等拍到有溫熱感時,不適現象即可消失。

 

4、揉按脖頸,輕擊頸椎

    脖頸這個部位經絡、動脈靜脈都很豐富,揉按這裡會促進頭部的血液迴圈,對落枕、扭傷、淋巴上火、嗓子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輕輕拍打頸椎可緩解頸椎增生、鈣化,供血不足引起的頭痛、噁心和脖頸僵直等症狀。經常用雙手揉脖頸是最好的護理方法,可使大腦氣血充足暢通,延緩衰老。

5、拍打中府穴

    拍打中府穴對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有明顯效果,每天堅持自己拍打20分鐘,一個月的時間基本可以停止用藥,繼續堅持就會痊癒。

    拍打中府穴對咽炎、口腔潰瘍等治癒率也很高。衝擊力能穿越心包、肝膽乃至整個胸腔,是輔助調理內臟的最佳選擇。

    拍打中府穴時會出現胸悶、肺部痛、氣脹、難受的感覺。堅持拍打不適感會逐漸消失

 

6、拍打胳膊

    拍打胳膊主要緩解肩臂酸、麻、脹痛、筋膜結節、無力或頸椎引起的血液不暢通等症狀,對因類風濕引起的手腕、手指腫痛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拍打過後會感覺很累、無力,有腫痛或出痧的現象。

 

7、拍打雙肋

    拍打肝膽區域和脾臟、胰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雙手用掌或拳拍打腋下兩肋,左手是脾、胰,右手是肝膽,中間是胃,對脂肪肝、肝硬化、肝囊腫、肝氣滯和膽囊炎、小型膽結石、息肉、糖尿病、脾虛、各種胃疼、胃脹、胃氣滯、脾胃不和等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拍打此部位有以下反應:肝部很不舒服、疼、煩躁、難受、脹等現象,胃部有胃疼、胃脹、揪心的感覺,兩側同時拍打有說不出的滋味。當拍到內外發熱時,以上不適感消失後,就會感覺到全身輕鬆。

 

8、拍打胃部

    拍打胃部是針對那些沒有其他疾病,只有胃不適的人群,如:胃疼、胃酸、胃脹、胃粘膜脫落、胃痙攣、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先進行揉按,再輕輕拍打,開始時有些患者不能觸摸,胃部很僵硬;慢慢緩解後再進行拍打。胃病很頑固,需要長時間堅持拍打才能治癒。有胃病的人要配合拍打腹部,拍打後腸胃會感覺很舒服,對於胃病嚴重的人拍打時感覺很難受,有一種無法表達的感覺,胃氣滯的人主要表現在排氣、打嗝,拍打到溫熱和輕鬆即可。

 

9、拍打腹部

    拍打腹部首先是有減肥作用,可促進大小腸蠕動,解決便秘,腸結及不孕不育症和小型子宮肌瘤等疾病,以上疾病均因氣滯血瘀造成,直至拍打到整個腹腔疼痛消失,有溫熱感即可。

10、拍打腹股溝

    腹股溝有貫通上肢下肢、主要動靜脈和淋巴主幹道的作用,所以經常拍打此處可以促進腹部和下肢的血液迴圈,尤其是對治癒股骨頭壞死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1、拍打環跳穴

    刺激環跳穴主要是促進血液迴圈,輔助調理腰疼、因氣血不暢引起的腿部酸痛、脹麻、寒涼等不適症狀,此部位對於治療股骨頭壞死有顯著療效。

 

12、拍打腎區

    拍打腎區主要是對有腎病的人群,腎炎、腎囊腫、腎盂腎炎、尿頻、腎衰竭、腎功能減退、腰酸、腰痛、身體無力、失眠、耳聾等。初拍腎區時會出現酸、麻、悶、痛的感覺,總之因人而異,各有不同的感受,從輕到重循序漸進,直至疼痛消失。

 

13、拍打尾椎

    拍打尾椎是因為此處曾經受到傷害,最初拍打時會感覺裡面是空的,沒有痛覺,等到血液充滿時才感覺很痛,對便秘、痔瘡有明顯療效。

 

14、拍打膝關節

    拍打膝關節主要是對關節炎、膝蓋疼、關節涼、酸、抽筋、靜脈曲張、骨刺、因氣血不暢引起的腿部煩亂、無法入睡效果很好,拍打後少數人會出現黑痧。

15、拍打大椎穴

    拍打大椎穴對咳嗽、嗓子痛、小兒驚風、頸椎、感冒有很好的療效。

 

16、拍打肩部

    拍打肩部主要治療五十肩、肩周炎、肩肌鈣化、肩酸痛、抬舉困難、受涼、落枕等。拍打肩周時間要長一些,由痛到不痛,由溫熱到肩胛骨、前肩都熱透為止。

                 

17、拍打後背

    拍打後背主要治療背部僵硬、沉重、強直,對長期勞作受涼,及背部氣血不暢通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18、拍打脊柱

    脊柱是支撐整個身體的重要部分,保護脊柱很重要,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和脊柱相關。拍打脊柱對強直、彎曲、增生、脫臼、鈣化、增強脊髓生長效果極佳。

19、拍手

    拍手能促進手部微循環,對於手指麻木、手指關節痛、手掌內脫皮等有很好療效。同時調理內臟,舒緩內臟壓力。

 

20、跺腳

    借用地面衝擊腳底板震動整條腿部,使寒冷、麻木、抽筋、走路困難等腿部疾病一掃而光,還能促進內臟氣血循環。

 

每天半小時,健康到永遠。

 

 

 

   拍打為何會拍出氣味?

   重病患者,尤其是長期服藥、輸液患者,在被拍打過程中會散發出各種異味,包括各種藥味、農藥味、化工產品味等。拍打期間排出的大小便、汗液都比平時氣味更大,這是排毒現象,也是“氣沖病灶”現象,俗稱好轉反應,說明體內病毒和藥毒都在被拍出,是療效顯示,此時更應加緊拍打拉筋。

 

如何尋找拍打部位?

一、通用部位

    任何病都離不開人體12條正經及任督二脈的瘀堵,那麼打通這14條經絡就可以治療任何病。通用部位就是常用的重點拍打部位它們基本覆蓋了全身12條正經和任督二脈,是無論什麼病都可先拍打的部位,所以拍打通用部位其實是一種對全身經絡的“地毯式轟炸”。這四個通用部位是:肘關節膝關節、手、腳,左右各一側共八個部位。

 

    既然叫通用部位,就意味著無論何病拍打通用部位都管用,其他部位可根據病情在通用部位基礎上增加。但無論何病,還是全面拍打療效更好,即拍打部位越多越好。但也不是撒胡椒麵,而是先點後面,即先把一個部位拍透了,再轉移到其他部位。

 

拍打要點:

   拍打肘、膝關節時,須將其前後左右全拍透;

拍打手背時,最好將一手放在膝蓋上,手背朝上,用另一隻手掌拍打手背和手指;

   拍打腳時,需將腳踝內外側、腳背、腳底都拍透。

 

二、相關部位

   在拍打通用部位基礎上,各人可根據各自不同病情進一步尋找自己的拍打重點,即相關部位。請注意:所有拍打如能配合拉筋療效更佳。相關部位大致按照病灶及經絡學確定:

 

    1. 頭部、五官科疾病:如耳聾、耳鳴、重聽、各種眼病、面癱、頭痛、頭暈、感冒、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後遺症、抑鬱症、失眠等等,皆可拍打頭部和面部,頭部包括頭頂、頭側、前頭、後頭等。

 

    2.頸椎、四肢、關節上的各類痛症,原則上哪裡有病就拍哪裡,無論西醫給你貼的病名是什麼,如頸椎病、關節炎、類風濕、痛風、積水、老年變形性退化等等,皆可長時間拍打患處。力氣不夠可請人拍打。因為這些部位遠離臟腑,大力拍打都是安全的,只要忍住痛就有效果。

 

    3.各類心腦血管病、中風偏癱後遺症、肺病、乳腺疾病、哮喘甲狀腺疾病患者,要多抽打手臂及腕關節內側、腋窩、鎖骨及其周圍和大小腿全部;乳腺腫塊如果不是惡性腫瘤,可直接拍打患處,即使雞蛋這麼大的腫瘤也可拍。

 

    4.各類婦科病(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痛經等)、男科病(如前列腺類疾病、陽痿、早洩等)、生殖和泌尿系統疾病,可多拍大腿根部(這是毒素沉澱較多的部位,也是經絡、血管、神經、淋巴集中區域)、大腿內側、小腹、小腿兩側。

 

    5.陳年舊傷,如跌打損傷、運動傷、車禍傷等等,可拍打病灶如傷痕處、手術縫合處,這就是“調傷”;因為有舊傷,所以力度可自行掌握,唯拍打時間要長,每處拍20分鐘以上最好。

 

    6.各類癢症,可直接拍打患處、肘關節內側(含曲池穴)、膝關節內側上方(含血海穴)、站立拍打兩側大腿(含風市穴,即手下垂中指貼大腿處)。

 

    7.糖尿病、痔瘡、便秘、肥胖病、腸胃病及幾乎所有慢性臟腑病患者,如肝病、腎病、脾病等等,可長時間大力拍打小腹、大小腿內外側、大腿根、肥胖區。這些部位可用拳頭拍打,大腿根可用手做刀狀砍,這樣滲透力強,聲音小。

 

    8.各類急性病,可直接拍打相關穴位、經絡,可直接參照針灸取穴方法如急性胃痛、胃脹可拍打足三裡;急性心臟病及任何暈厥症狀皆可拍內關肘部內側;感冒發燒可拍打頭頂、大椎、肘內側;酒醉可拍打肘部等等。

 

    以上通用部位和相關部位的組合並非完美,僅供參考。因為所有病都是複合病,即很多病會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現,所以要想取得好療效,原則上所有重大疾病都應該進行“地毯式轟炸”,即拍打全身,包括通用部位、頭部四肢、腋窩、大腿根、身體軀幹都必須拍打。

 

如何掌握拍打時間和頻率?

    拍打時間和頻率沒有絕對標準,因人的性別、年齡、病況不同,不可能統一標準,只能由各人自己根據需要求定奪,這正是中醫的美妙之處。

 

拍打時間和頻率的總原則

   1.人無論有病沒病,出痧與否,都可每天拍打。

 

   2.長時間持續拍打比分幾次拍打療效更好。每個部位拍打時間越長越好,拍打得越透越好,不可淺嘗輒止;若時間充足,最好每個部位拍打一小時以上;若時間不夠,可一天只拍一個部位。

 

   3.只要情況允許,可隨時隨地拍打。一年四季、每天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拍打。

 

供參考的拍打時間和頻率

   1.對於病患者,一日三拍比一日三餐更重要,因為打通經絡就是大補;

 

   2.身體健康者,單純保健,可從頭到腳按順序拍打全身,每處拍1~5分鐘,多次不限;

 

   3. 亞健康者,可在通用部位和病灶處拍打,每處拍5~30分鐘。多次不限

 

   4.四肢有明顯病灶者,可重點拍打通用部位和病灶處半小時以上如膝蓋痛、肩周炎、頸椎病、頭痛、失眠患者,拍打次數不限;

 

   5.重病患者,如肩不能舉、腿不能走,或被醫院診斷為牛皮癬、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患者,每個通用部位可拍打一小時以上,每天1~ 3次,待病情緩解後再酌情減少拍打時間。對各種關節痛,如肩周、膝蓋等請力氣大者拍打療效更好。

 

   6. 重病患者拍打會反復並多次出痧,一般人拍打幾次後再拍打便不易出痧但仍應定期拍打。無論出痧與否,只要拍打就會疏通經絡有保健和治療功效。

 

拍打順序

    作為普通養生保健,一般從上往下拍打,順序如下:

     1.拍頭部:先拍頭頂,次拍頭兩側,再拍前後頭,後頸部;用雙手、單手拍都可,拍後頸部用單手更方便,拍時可感到腳底發麻

 

    2.拍雙肩:可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肩的前部、外部、上部後部都要拍到;

 

    3.拍兩臂胳肢窩及兩脅內側

 

    4.拍雙肘關節內側,其範圍應包括內側的肺經、心包經、大腸經;再拍外側;

 

    5.拍雙手手背,一隻手放在膝蓋上,手背朝上另一隻手用力拍打,然後互換;

 

    6.拍打兩胯(含胯關節及周邊部位);再拍大腿兩側,可雙手一起先拍一邊大腿,再拍另一邊大腿;

 

    7.用拳頭拍打腹部,再拍打雙側腹股溝(大腿根),可手拍,也可用手做刀狀砍,也可用拳頭拍打。

 

    8.拍打雙膝,雙手先拍雙膝正面,可用整個手掌包住膝蓋拍,其次用雙手一起拍膝蓋外側,再換另一邊拍;最後拍膝後的膕窩。可坐著將腿伸開拍,也可站立彎腰,用雙手一起拍打雙膝後的膕窩。各類膝蓋和腿的毛病,無論其病名如何千變萬化,只要有腿痛、腿麻、腿脹等症狀,均可如此拍打,尤其準備做手術的可以因此免做手術。配合拉筋療效會更快。

 

    9.拍打雙腳的所有部位:包括腳背、腳底、腳內外踝。

 

拍打的注意事項

    1.拍打時應避風寒

拍打時不可用電扇或空調直吹,以免風寒之邪通過開泄的汗孔進入體內,引起新病。非用空調不可也必須用最小風力,升高溫度,至少在26度以上

    2.拍打後要喝水補充水分

拍打前後飲用薑棗茶最好,也可飲熱水,可適當補充消耗的水分,防止頭暈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3.拍打後洗浴

    如果在天氣涼、出汗不多時,最好當天不洗澡,因為拍打拉筋後氣血正在體內自動加強迴圈調解,外界最好不要不加干預。但如果有溫泉或熱水泡浴則可,因為泡浴是全方位溫暖肌膚,可加強掉血循環,加速退痧。但淋浴則不提倡。如果天熱出汗多,又在睡覺前,可在拍打拉筋半小時後方可淋浴,如果不在睡覺前,起碼在一小時後淋浴,切忌用涼水,少用化學洗浴液。

    4.皮膚病拍打方法

    銀屑病類皮膚病(牛皮癬)、紅疹類皮膚病、各種癢症須長時間重拍打才有效,銀屑病需要將患處拍破並滲出血和體液,直到其結痂並長出新皮膚方可自愈。

    5.臟腑及其病變處不可大力拍打

腰腎部、臟腑病變處、癌變頭號部位不可大力拍打。其實通用部位之經絡直通臟腑,故拍打通用部位就可治療臟腑疾病;有些患者長期堅持拍打通用部位就治好了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

拍打的禁忌

   1.容易出血的疾病不能拍打,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白血病、過敏性紫癜等禁。

   2.女性妊娠期禁。

   3.皮膚外傷或有明顯潰爛者禁。

   4.昏迷、急性創傷、嚴重感染部位、新發生的骨折處禁。

   5.原因不明的腫塊及惡性腫瘤部位禁。

   6.醫生明確規定不可拍打的病症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