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身體裡多這一物可能會致殘

“殘疾”聽起來很恐怖的一個詞,平時我們健康的人群是無法理解其中的痛苦,只有切身體會才會明白其中的可怕,但到那時已經為時已晚。所有的人都不行希望自己或者家人患有殘疾,但是在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今天編編要告訴大家的是,身體的這一部位進入東西,會導致殘疾,尤其是兒童。

說致殘之前我們想看看身體上這一重要部位,看看它有什麼作用。

耳朵的作用

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為我們收集外面的聲音,讓我們大腦做出判斷。耳朵有三部分組成,外耳、中耳和內耳。聽覺神經位於內耳,外耳收集聲音,通過中耳震動鼓膜,刺激聽覺器官,從而形成聽力。

耳朵除了具有最主要的聽的作用,還具有平衡作用。耳朵內有三個半規管,半規管內有液體,運動時半規管內的淋巴感受液體的波動,大腦感知運動,指揮身體維持平衡。人體的平衡需要眼睛整個身體都參與,缺一不可。

耳朵進水

耳朵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長長因為疏忽或預防工作沒做好,給耳朵造成傷害。

耳朵的耳洞很小,平時不容易進入異物,一般會在洗頭、洗澡、游泳時耳朵會進水。由於外部大氣壓力,一般水進入耳朵中,很少會自動流出。耳朵進水,如果及時排除,一般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因為耳朵裡有耵聹,造成耳朵進水後不容易乾燥。

耳朵進水的危害

第一、影響聽力。耳朵進水後,聲音在中耳部位傳動是,會因為水的作用,導致音波有所改變。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耳悶等現象。

第一、導致中耳炎。耳朵進水後,細菌也隨水一起進入耳朵,耳內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造成細菌的繁殖,引起耳部炎症。

第二、引起急型化膿性中耳炎。在炎熱的天氣由於耳朵進水,細菌能夠快速繁殖,會引起急型化膿性中耳炎。

急型化膿性中耳炎發作快,容易復發,並且後遺症多。嚴重時影響聽力。

幼兒耳朵進水的危害

嬰幼兒因為不會說話,一般耳朵進水很難正確表達,會造成中耳炎或會引起急型化膿性中耳炎。嬰幼兒耳朵進水造成聽力下降,影響兒童的語言能力。

幼兒耳朵進水造成中耳炎或會引起急型化膿性中耳炎,孩子會苦惱不止,抓耳朵。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幼兒的聽力受損,導致耳聾。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

聽力影響孩子的語言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別人說話時愛理不理,裝聾作啞,而且說話時很費勁。家長會認為這是孩子淘氣的表現,或者是孩子語言天賦差。其實不然,孩子對身邊事物的認知老靠的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孩子愛理不理或者說話費勁多為聽力受損造成。

1-3歲是孩子語言的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聽力受損,外界的聲音刺激就換改變,這樣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發育。哪怕是輕微的聽力受損也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所以說耳朵水會致殘,那麼該怎麼保護耳朵不進水,以及進水後該怎麼處理了?

怎樣保護耳朵

1. 儘量不讓耳朵淨水,洗澡、洗頭、游泳時儘量不要讓耳朵進水,尤其是不會說話的幼兒。如果不慎進水,要做好處理措施,耳朵朝下控水,或者用棉簽吸幹。

2. 不能經常掏耳朵。耳朵中的分泌物耵聹是多耳朵的保護,經常掏耳朵會不小心傷害外耳道,甚至是耳膜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尤其是兒童具有好奇心和模仿性,很容學習大人掏耳朵,造成傷害。

3. 讓耳朵避免太多噪音。太大的噪音會給耳膜造成損傷,嚴重的會造成耳膜穿孔。

4. 不宜長時間戴耳機。長時間的戴耳,耳機內的聲音不停的震動鼓膜,麻痹聽覺器官,形成屁鬧和損傷,造成聽力下降甚至是耳聾。尤其是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更不易戴耳機。

5. 定期做耳部檢查。當我們不能及時發先耳部疾病時,定期做耳部的健康檢查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耳朵感到不適時要及時就醫,以免面耽誤病情。尤其不會說話的嬰幼兒,他們不能夠正確的表達不適,定期檢查就是排除耳部疾病的好方法。

其實含有很多藥物也會傷害耳朵,常見的鏈黴素、阿米卡星、新黴素等都會造成耳朵的不可逆性傷害,尤其常在兒童、老人以及腎臟功能不全者身上出現。所以,生病時最好還是找醫生,不能盲目用藥。.

耳朵看似很小,可是作用很到,一旦耳朵內進入水或其他東西很容易造成傷害影響聽力,嚴重的會造成耳朵的不可逆性傷害,出現耳聾,影響兒童語言能力,甚至是成為啞巴。所以說耳朵進一物可致殘。

結語:小小耳朵進水不容忽視,一旦造成傷害就不可挽回,尤其是嬰幼兒和兒童。不能把孩子的裝聾作啞當做調皮,一旦不及時治療,也就真的成為患有失聰的殘疾人。耳朵進水是最常將的傷害耳朵行為,如果及時處理,是不會引起很大的傷害。最可怕的是兒童使用耳毒性藥物,一旦使用造成傷害,結果無法挽回,孩子也真就成為殘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