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如何在霧霾環境中自由的穿梭

專家解讀:如何應對“霧霾天

近來,霧霾天越來越多,對人的傷害也越來越大,已成為全民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霧霾”是如何形成的?對人體的健康又有哪些影響?如何降低壞天氣對我們的傷害?本文中,我院感染科主任鮑中英將為您全面解讀“霧霾天”。

什麼是霧霾?

和霾都可以造成空氣混濁,但卻是兩種氣象。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範》中,“霾”天氣的定義是:大量極細微的幹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準能見度小於10

km的空氣普遍有混濁現象,使遠處光亮物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微帶藍色。

【霾的本質】是“細粒子污染”,主要是工業廢氣排放、焚燒物釋放的煙塵、汽車尾氣等氣體污染物,經過一系列光化學反應,所形成的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

【形成原因】是在沒有明顯空氣活動、風向由北轉南、低空有逆溫層(上暖下冷的穩定氣層)、無風或微風等氣象條件下,空氣不對流,而空氣中的懸浮物含量又比較高,全部漂浮在空中,不易散去,被陽光多次反射照耀後,天空就變成黃土色,空氣變得格外混濁。陽光不能使霾散去,只有大風或者下雨才能使懸浮物擴散。

“霧”是懸浮於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水晶,主要成分是水珠。霧多呈乳白色,大多數在淩晨以後形成,日出前最濃,日出後逐漸消散。霾和霧的區別在於水汽含量的大小,當水汽含量達到90%以上叫霧,低於或等於80%叫霾。

霧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霾。比如,前一天如果下雨,次日空氣濕度加大,如恰巧遇上冷空氣來襲,清晨時即可形成霧;但陽光出來後,由於空氣對流不暢,空氣水分減少,懸浮物被揚起,霧就可以轉化成霾。

什麼是PM2.5?

“PM”的英文全稱是“particulate matter”,翻譯成中文即“顆粒物”,“PM2.5”就是“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

微米的顆粒物”。

氣象專家研究表明,“PM2.5”已經成為引發灰霾天氣的重要原因。而環保部門在公佈空氣品質時,常常以“PM10”(即“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10

微米的顆粒物”)濃度為標準,所以就出現了“環保部門公佈大氣品質合格”,但廣大居民卻感覺“空氣灰濛濛,空氣污染較嚴重”的矛盾。很多城市的“PM10”濃度達標了,但“PM2.5”濃度遠未達標,所以許多專家都呼籲環保部門,將“PM2.5”納入常規的大氣監測範圍,並及時向公眾發佈濃度資料。

“霧霾天”對健康的影響。

霧霾天氣,空氣中的可吸入性懸浮物增多,病毒和細菌擴散慢,有害物質是正常天氣的50-100 倍,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1.對呼吸系統的影響:霧霾天氣對呼吸道的影響最明顯,可使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明顯增多。

冬季更明顯。因空氣相對寒冷,或者早晚溫差大,呼吸道處於高敏狀態,對大氣中可吸入性顆粒的刺激反應更為敏感,懸浮顆粒可隨呼吸而進入支氣管、細支氣管,細小顆粒物最後沉積於肺泡,引起支氣管炎、肺炎,促發哮喘,加重老慢支和肺氣腫等急慢性呼吸道疾病。

此外,長期生活在霧霾環境中,會提高肺癌的發病率。據權威資料統計,我國吸煙者數量並未顯著增加,可是肺癌患者在過去30

年裡卻增加了45.6%,這與空氣污染關係密切。鐘南山院士認為,霧霾天氣導致肺癌和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增高超過尼古丁的危害。

2.對患有心腦血管等慢性基礎病患者的影響:霧霾天氣增加了原有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發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機會,並影響其心臟的功能,加重心臟的負擔,可導致心力衰竭。可使原有腦血管病患者的症狀加重,嚴重者可促發腦血栓或腦溢血。對免疫力相對比較低下的糖尿病、肝硬化、腫瘤等患者,均可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機會,而使病情加重。

3.對皮膚、眼、鼻、喉的影響:霧霾天氣空氣中可吸入性顆粒對皮膚和眼、鼻、咽喉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會使皮膚發生瘙癢和皮疹、紅斑等過敏反應。使眼部有乾澀、流淚、畏光等不適,甚至發生結膜炎;可出現流涕、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的表現;咽喉部可出現發幹、咽痛、咽部異物感等症狀。

4.對情緒的影響:在霧霾天,終日霧霾繚繞,太陽光弱,人體中的松果體會在白天分泌出較多的褪黑色素,並使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減少。甲狀腺素、腎上腺素是喚起細胞工作的激素,一旦減少,細胞就會“偷懶”,變得極不活躍,人就顯得沒精打采。

合理措施,減少霧霾天氣對健康的影響。

1.儘量避免外出,尤其是老年人、孕婦、嬰幼兒以及患有呼吸道及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肝硬化等慢性基礎病的患者。

2.居民外出步行或騎車時,也最好戴上口罩等防護用具,從而直接減少“PM2.5”的吸入。

【選購口罩小知識】

8層、12層棉紗口罩由於棉紗經緯棉線間形成錯落,可將空氣中的灰霾阻隔在口罩表面或外層棉紗中,從而對呼吸道起到保護作用。16層棉紗口罩屬於醫用口罩,但由於厚度比較大,可能影響呼吸順暢,有些人戴上後會感覺不適。

3.不在公共場所滯留時間過長,不在霧霾天氣時鍛煉身體。儘量用鼻子呼吸,改掉用嘴呼吸的習慣,因鼻黏膜和鼻毛有過濾粉塵的作用,能減少外界污染對呼吸道的刺激。回家後洗鼻、洗臉、沖澡,以減少污染物、細菌和病毒通過鼻子和皮膚入侵人體。

4.避免在霧霾時開窗通氣,因為相比較來講室內空氣比室外潔淨。在室內可以使用空氣淨化器,以減少室內顆粒物的污染。也可在室內放盆水,降低室內霾氣,滋潤室內空氣。回家後洗臉、沖澡,以減少皮膚吸收有害物質。

5.飲食宜清淡,吃一些能清理身體污染的食物,如綠豆、海帶、豬血、胡蘿蔔、蜂蜜、水果等。適當多飲水、喝牛奶,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起到排毒、潤肺、除燥等作用。

6.出現眼部不適,可用人工淚液點眼;可選用羅漢果、膨大海等清嗓潤肺的中藥飲品,以緩解咽部不適。出現較明顯的呼吸道症狀或心血管疾病加重時,應及時就醫。

佩戴口罩能夠減少PM2.5及外來病毒細菌的吸入,保護機體少受侵害。大街上人們佩戴著花花綠綠、大大小小各種不同的口罩,可是真正能夠正確佩戴的卻為數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