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常坐一種車全家都得癌

車是日常生活中不開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現在人們越來越依賴於開車。我們都知道,開車的時候身體得不到有效的運動,這樣就會導致一些身體疾病。開車也是要講究方法的,那麼怎樣開車更加傷害健康呢?

央視已曝光了,這個挺嚇人,一定要轉,總結一下就是開車前幾分鐘千萬要開窗,否則後果很嚴重…

有車的兄弟姐妹注意啦:有越來越多鄉親死於癌症,在我們都還不清楚癌症是從哪兒來之際,有個實例顯示出許多癌症都是意外發生的。進入車內需要注意的致命細節,請您必須做出改變。

許多人早上第一件事和晚上最後一件事都是待在汽車裡,但在車中這樣的致命細節會常常被人忽略。請盡可能地把這訊息傳給大家,希望還來得及做些改變。

致命細節——進入車內不要馬上打開空調,先打開車窗通風幾分鐘,才打開空調。原因如下:

根據研究,汽車的儀錶板。沙發。空氣濾清器會釋放“苯”,產生毒素而致癌。(致癌物質——花一點時間去觀察你的車裡的塑膠製品高溫時產生的氣味。

除了致癌之外,”苯“還會侵蝕我們的骨骼,造成貧血和降低白血球數量。長期曝露其中會導致白血病,大大增加罹癌的風險,也可能導致流產。

苯”每平方英尺的可接受水準為毫克。若停車在室內又窗戶緊閉,則產生400-800毫克的苯”。

若停在戶外大太陽下溫度超過 6 0 ℉ ( 15.5 ℃ ),“苯”就上升至2000-4000毫克,超出允許量的40倍!

人們只要進入車內而又車窗緊閉,將會無法避免快速連續地吸入過量的毒素。

“苯”是那種會影響您的腎臟和肝臟的毒素,更糟糕的是,您的身體想把這種有毒物質排擠出去是極度困難的。

所以朋友們,進入汽車之前,請把您的車窗打開[特別是每天第一次要用車利用先要暖車3~5分鐘的時間打開車窗],然後啟動行走前3分鐘儘量不要關窗,給點時間讓車內的空氣[毒氣]--致命的東西排出。

怎麼開車不累 什麼姿勢開車不累

不適一:頸肩部如針刺痛

原因:開車時頸肩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整個椎體的負荷就會相應加大,容易導致頸部肌肉痙攣,使頸椎間關節無法保持正常的位置,從而引發頸椎錯位,壓迫神經,出現頭部、肩膀、上肢等部位疼痛的頸椎病症狀。尤其是身材矮小的駕駛員,如果坐椅沒有調到舒適位置,頭部會為了看清路況而微微前伸,這樣會使頸椎的負荷更大,時間長了,頸部就會逐漸出現病變。

解決方法:應將坐椅調節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在駕駛時處於舒適的狀態,不用伸頭就能看清楚前方情況。此外,可加強頸肩部位的日常鍛煉,如做低頭、頭部後仰,左右慢慢轉動,類似“米”字形的運動,還可多聳聳肩。平時選擇低一些、硬一些的枕頭,也是有效的緩解方法。

不適二:腳腕發酸發軟

原因:主要是開手動擋車時,腳腕處於比較緊張的狀態。經常踩離合器的左腳相對更累一些,特別是開手動擋的機動車時,在道路堵塞時經常換擋、停車,更會造成腳腕發酸。而部分愛美女性喜歡穿高跟鞋開車,除了不安全之外,對腳腕損傷也很大。

解決方法:左腳在不換擋的時候儘量平踏,停車空隙可以轉動一下腳腕。平時開車時,最好能穿一雙舒適的平底鞋。

不適三:腰部疼痛發酸

原因:開車時,會加速椎間盤、小關節及韌帶勞損,而且由於反復做同一動作,容易引起肌肉,尤其是腰背肌疲勞,從而發生下腰疼痛。

解決方法:儘量避免反復彎腰扭轉以及長時間開車

。汽車座位一般是內凹的,並不能托起腰部,因此,可以配一個合適的腰托,以減少因此帶來的不適。如果開車途中感覺腰部酸疼,把車停在安全的地方,下車活動一下。

心開車“開”出5種病 專家支招

1、頸椎病

經常駕駛汽車的人,由於長期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下,因此整個頸椎的負荷就會相應加大。如果你的座椅調節不科學,就會使你頸椎的負荷更大,時間長了,頸部就會逐漸出現病變,從而患上頸椎病。

健康支招:等紅綠燈時做一組頭部運動

預防頸椎病首要的做法是改善坐姿。一般車輛座椅都是可以調節的,必須將座椅調節到一個合適自己的位置,使駕駛者的整個脊椎的四個生理彎曲能充分依附在座椅靠背上,以減少身體某一部分的局部壓力過大。除了對座椅的改善外,健康專家建議,堅持每天做頭部後仰60至100次,切記不能間斷。

專家還建議駕駛者們可以利用等紅燈的間隙,養成及時放鬆頸部的習慣,將頭部進行前、後、左、右順序的搖晃,左、右各做10次,或做聳肩運動,既能讓肩自身得到活動,又能用肩去按摩頸椎。

2、腰椎病

以往,腰椎間盤突出症被認為是中老年高發的疾病,近年來,越來越多駕車的中青年人成了這種疾病的新寵。專家表示,這多與司機不注意正確駕駛坐姿以及車輛座位前後不適所引起,此外,開車的人容易長時間靜坐不運動,壓力過大加上疲勞,很容易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

健康支招:避免連續開車超過一小時

有車族要預防腰椎疾病,最重要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正確坐姿和多注意腰部的活動。專家建議,在開車時,椅背要抵住自己的腰部,使腰部肌肉得到支撐。

同時腰椎不好者需儘量避免連續開車超過一小時,需要長時間開車時,宜中途停車休息5至10分鐘,走出駕駛室,做一些腰部的活動保健體操。

3、血栓

好多有車一族出門就開車,長時間的不運動,會導致下肢血液流回心臟缺少動力,而開車時是坐姿,血液流動緩慢特別容易長血栓。若下肢靜脈血管發生血栓,一旦血栓脫落就有可能引起致命的肺栓塞。

健康支招:高血壓患者少開長途車

醫生建議,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應少開長途車,儘量縮短連續駕駛時間,每隔兩三個小時至少休息10至15分鐘,並及時補充水分。

此外,對於職業司機,血壓超過200/110mmHg就需要停職休息,直到血壓得到有效控制為止。對於三高人群來說,如果上班單位離家較近,還是建議步行或者騎自行車,一方面緩解壓力,一方面還能鍛煉身體。

4、心臟病

司機是心臟病的高發人群,醫療機構分析表明,駕駛員遇到路面擁堵時,心率通常會增至每分鐘100至110次。而司機在經歷一場交通堵塞後,在接下來的一小時內,引發心臟病的幾率比常人高出3.2倍。另外長時間的堵車,容易使心肌疲勞而影響心血管功能,這些都會誘發冠心病,嚴重者會導致心衰的發生。

健康支招:堵車時最好別開車窗

如何有效地控制因交通堵塞而引發心臟病呢?醫學專家提醒人們,一要積極調整心態,努力緩解心理壓力。二要營造輕鬆乘車環境,遇路堵時,可採取聽音樂、眺望遠方和看電視等辦法,分散煩惱。三要觀察身體變化,一旦發現不適,要及時服藥或就診。

專家同時提醒,堵車時最好別開車窗。因為堵車嚴重的地方是“重污染地帶”,空氣中含有大量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質,對身體的損害極大。

5、腸胃病

開車時的緊張、車輛的晃動以及缺乏規律的飲食都是誘發腸胃疾病的根源。尤其是胃下垂,是開車一族們的常見“職業病”。

健康支招:堅持做腹部運動

胃下垂的開車族有一半是不注意飲食所致,所以提醒各位開車族,堅持做腹部運動。長年開車的駕駛員早晚堅持做3—5分鐘腹部運動,以增強腹部肌肉的收縮功能,有利於防止胃下垂。另外要避免吃飽後就開車,這樣很容易導致胃下垂的發生。

結語:現在的私家車越來越多,很多人出門就開車,開車時間太久了對司機的關節有很大危害。開車的人們或許會發現,長時間開車的話,渾身都會感覺很僵硬。上述就是三九小編為開車族支的招,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擺脫開車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