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不想老來進醫院現在開始練一處

牙齒,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如果牙齒有問題,那麼會大大的降低我們生活品質。很多人都想要保護牙齒,都不知道應該怎麼保護,那麼日常生活中到底應該怎麼保護牙齒呢?怎麼清潔牙齒呢?一起來看看吧。

在日本,許多長輩到了臨終前幾天,都還能在桌旁與家人享用一樣的餐點,一同共度最後的用餐時光。不想老來插鼻胃管,到老都想享受美食的你,絕對不能忽略口腔的健康。

其實,提升咀嚼力一點都不難,來看牙醫師有哪些私房祕技。

清潔牙齒比什麽都重要

1.飯後一定要刷牙

一天刷牙2次已經落伍了,日本知名牙醫一天至少刷牙6次:早上起床刷牙、早午餐飯後刷牙、工作休息時間刷牙、工作結束回到家裡也會刷、睡前再刷一次。牙醫師黃明裕說,飯後刷牙是必需,若真的做不到也最好漱口,一天至少刷2次牙。

2.清潔別忘了口腔軟組織

平時刷牙除了要按摩牙齦、清潔舌苔外,對於行動不便或是已經沒有牙齒的長輩,照顧者在協助清潔口腔時,可使用海綿清潔口腔牙肉、舌頭以及黏膜皺褶處,甚至運用漱口水消除牙周病菌。

3.務必使用牙線、牙間刷

牙齒與牙齒間的鄰接面是牙菌斑最愛躲藏之處。對於孩童、青少年或沒有牙周病的民眾,使用不含蠟的牙線即可;如果牙縫較大,特別是牙齦已經萎縮的牙周病患者,則以牙間刷為主,牙線為輔。

4.活動假牙也要清潔

活動假牙仍有很多空隙,一樣會形成牙垢與細菌,選擇較軟的牙刷,把牙垢清除乾淨,然後泡在假牙清潔液裡面,一天約30分鐘即可,把樹脂表面微小空隙裡的葬東西游離出來。

5.兩個月就要換牙刷

牙刷選擇以刷得乾淨卻又不傷害牙肉為主,刷頭也可選擇小一點,可深入後方牙齒,一次約刷2~3顆牙為宜。若從牙刷背面看,刷毛已外翻,或者使用了6~8週、刷毛底部有沉積,就該更換牙刷。

1)牙線各纏繞2~3圈在兩手中指的第二指節,距離約25公分。

2)將雙手做手槍狀。

3)一手拇指與另一手食指(指甲對指甲)繃緊牙線,距離約1公分。

4)食指在內、拇指在外,把牙線沿著牙齒側邊滑進牙齦內,遇到自然阻力為止。由牙齦往外刮牙齒的鄰接面,直到聽到「吱嘎」聲。牙縫的兩個鄰接面都要刮乾淨。

5)操作後牙區時,改用兩手食指並打直,一食指在內、一食指在外,同時把臉頰張開,務必做到最後一顆牙、最後一個面為止。

6)操作時,牙線略呈「C」型,使接觸面積加大。使用時,用過的一邊繞一圈,另一邊鬆一圈,就可一直用乾淨的牙線。

定期找牙醫師檢查牙齒

1.孩童注意蛀牙、成人牙周病是大患

孩童因顎骨頭不斷發育,造成牙齒間隙變大,食物容易卡在其中,再加上牙齒厚度薄,一旦蛀牙3個月就容易蛀到牙髓。而從30歲開始,特別是年紀大的長輩,容易有牙周病,因此口腔照護的焦點要從預防蛀牙轉移到如何維持牙周的健康。

2.每6個月定期洗牙、檢查牙齒

健保除了提供一般民眾半年一次洗牙的給付外,懷孕婦女因內分泌改變、孕吐、偏好酸性飲食等更易罹患口腔疾病,因此今年健保特別為孕婦新增間隔3個月可再洗牙一次的服務。

3.缺牙一定要補

一旦缺牙,咀嚼能力降低,包括吃東西習慣用另一側咬、不大能吃硬的食物,就容易影響咬合與營養吸收。缺牙後,應經專業牙醫師評估做假牙或植牙,來恢復咀嚼功能;另外,治療後也需比以前更注重口腔清潔和保養。

好好練習咀嚼吞咽

1.每口飯嚼30下

咀嚼除了可增加大腦血流量外,也可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讓人容易感到飽足;此外,咀嚼能刺激唾液生成,協助分解食物。多咀嚼,吃進的東西變少,對消化也更好。

2.嚼硬質口香糖,增加唾液分泌

隨著年紀漸長,長輩的口水分泌會變少,導致口腔乾燥,易孳生細菌。讓唾液分泌的方法之一就是多咬。

嚼硬質口香糖可以促進口水分泌,進而幫助清潔口腔。

3.練習健口瑜伽,減少嗆到機率

對於慢慢出現咀嚼吞嚥和協調能力退化的長輩們,在看電視或閒暇時,可以多多按摩刺激唇頰、練習吞嚥、扣齒,更應該在吃飯前做健口瑜伽,有效降低吃飯時嗆到的機率。

保護牙齒的11個生活意識

1、優質牙刷的外觀標準

優質牙刷總體外觀:刷頭短而窄,刷柄扁而直,刷面平而齊。板狀大頭牙刷價格再廉不要使,市場上的一些板狀牙刷,也就是刷頭大而寬,刷毛滿而密,毛束間距很小的那種,一般價格比較便宜。使用這樣的刷牙方式勢必會給牙齒、牙齦造成一定的損傷,如導致牙齒的楔狀缺損、牙齦萎縮、牙根暴露、牙間隙增寬等。此外,板狀牙刷由於頭大刷不到後牙,時間久了,滯留在口腔後部的食物殘渣就會在細菌的作用下發酵、腐敗,隨後損壞牙齒。由於牙齒的損害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不能立即見到損害,所以有些人還認為大頭牙刷用起來省事、省時間,但卻不知時間長了所造成的損害。

2、好牙膏的衡量標準

一是稠度要適當,從軟管中擠出成條,既能覆蓋牙齒,又不至飛濺。二是摩擦力適中,要有好的潔齒效果,但不傷牙釉質。三是膏體穩定,在存放期不分膏出水、不發硬,酸鹼度穩定。四是藥物牙膏在有效期內應保持療效。五是膏體應光潔美觀、沒有氣泡。六是刷牙過程中有適當泡沫,以便使食物碎屑懸浮易被消除。七是香型、口味要適宜。

3、對牙刷毛的要求

表面光潔度好;粗細適中,細了易變形,粗了則易損傷牙齒及牙齦,而且彈性不好;頭的磨面處是圓滑的。

4、必須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我們不僅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而且要講究刷牙的方法。如果刷牙法不對頭,也可造成流弊,最常見的損害是牙面耗損和牙齦萎縮。人們能否良好地掌握刷牙方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手的靈活性。雖然每個人刷牙的手勢有巧拙之分,但只要給予充分誘導,一般人都能有效地使用牙刷清潔口腔。兒童的動作比較遲緩,且缺乏耐性,不能應付複雜的刷牙技巧,應教他們使用比較簡單的刷牙方法。至於傷殘人士,可能需要採用刷柄設計經過修改的牙刷,方便抓握,或使用電動牙刷。

5、如何檢驗刷牙的效果

從預防角度看,去除牙菌斑是口腔衛生的重點。因為牙菌斑是齲病和牙周疾病的共同因素之一,如果清除了牙菌斑,也就解決了齲病和牙周疾病的預防問題;同時也使牙結石失去了賴以形成的基礎。檢查刷牙效果的標準,就是看牙菌斑是否已經完全清除淨。

6、刷牙時刮刮舌苔防胃炎

據國內外的統計資料,人群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大致為50%,這種微生物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致病因數,且在一個家庭內有相互傳染的傾向。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更應注意口腔衛生才是,每天晨起刷牙時刮去舌苔,對人對己都有好處。

7、感冒後最好換牙刷

有的人患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經醫治而仍綿綿不斷,除與個體抵抗能力差外,還可能與其使用的牙刷有關。如果不換牙刷的話,感冒也更不容易痊癒,或更容易反復。因此,牙刷應放在通風乾燥處,如果患過感冒,最好將牙刷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或更換一把新牙刷。此外,家庭成員的多把牙刷最好不要放置在一起,而是多牙缸放置,這樣更有利於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

8、餐後十分鐘是刷牙黃金時間

一般來說,吃完食物後的10分鐘是牙齒保健的關鍵時期,因為此時口中的pH值由6.8降到4.5,酸性達到高峰,此時若未立即清潔牙齒,這些酸性物質就會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形成脫鈣現象,造成蛀牙。

9、刷牙不當易得氟牙症

含氟牙膏雖能有效防治齲齒,但同時具有副作用,如果使用不當,易導致氟牙症。氟的防齲作用與產生毒性之間的界限很小,攝入過量的氟會使牙齒產生一些斑點,這就是氟牙症。嚴重時可使牙齒變黃,表面粗糙,容易缺損。不少中外學者通過科學研究發現:齲齒減少的同時,患氟牙症的兒童卻在增加。原因是對於吞咽控制能力還不完善的兒童,誤吞含氟牙膏就會增加氟的攝入量,而過量的氟則容易導致氟牙症。因此,對於使用含氟牙膏,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且掌握正確的方法。

10、教兒童刷牙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當寶寶開始長第一顆牙的時候,也就是大約從六個月開始就要給寶寶“刷牙”了。當然這裡所說的刷牙並不使用牙刷,而是父母用乾淨的紗布包裹自己的食指沾淨水幫寶寶清洗口腔,洗去牙齒及牙床上的附著物,這種口腔護理方法一般要持續幼兒兩歲半,此時口腔中的乳牙才全部萌出。第二階段:從兩歲半開始,父母應替幼兒選擇此年齡段使用的牙刷,每日早晚兩次,站立于幼兒身後,手把手教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拂刷法)。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已有一定的理解、表達能力,只要家長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耐心指導,相信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並不是件難事。第三階段:從三歲起,幼兒已經過半年的過渡期訓練,應能獨立完成刷牙動作了。但此時的幼兒還很頑皮,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家長平時還要起監督指導作用,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這樣才能使孩子擁有一副健康美麗的牙齒。

11、加強對牙齒的保健

傳統醫學提倡早晚叩齒和按摩牙齦是最有效方法,每天晨起或睡下後上下牙齒輕輕對叩數十下,能促進牙體和牙周組織血液迴圈,同時在洗臉時,用食指上下旋轉按摩牙齦,排除齦溝及牙周袋分泌物,可改善牙齦內血液迴圈,提高牙周組織抵抗力,從而防止牙周病。同時要去除不良的生活習慣。戒煙、酒,不吃過燙和辛辣的食物,拔除殘冠、殘根、磨除銳利的牙尖,除去不良的修復體,以避免慢性不良刺激。口腔保健的鑰匙就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一分呵護一分健康,願健康的牙齒伴你終生。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瞭解到了牙齒是我們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咀嚼力也是我們長壽的重要關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用牙習慣以及保護好牙齒。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