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呵護人體天生的這八大缺陷
達芬奇曾說,人體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事物。經過百萬年進化,人類有了靈巧的手腳、能說出各種語言的聲帶、擁有抽象和具象思維的大腦……然而,美國專家指出,人體其實並不完美,從眼球到牙齒,從脊柱到膝蓋,全身都有可改進之處。針對這些天生的缺陷,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倍加呵護。
被迫“頂梁”的脊柱
專家說,人類站起來後,就像把26個杯子(椎骨和椎間盤)摞成一摞,上面還加了一個沉重的大球(腦袋),這個90度的大轉變讓脊柱變成了人體“頂樑柱”。為保持軀體平衡,脊柱在後腰處向前彎曲,背部出現“中空”,導致脊柱下部承受重壓,僅美國就有6500萬人發生過腰背痛,每年有70萬人發生椎骨骨折。專家建議,保護脊柱先要選擇一款軟硬適中的床墊,不要太軟,每5~7年換一次;平躺時可以把枕頭放在膝蓋下,側睡時把U型全身枕夾在膝蓋間,儘量不要趴著睡;久坐比久站更傷背,最好每隔50分鐘起來走走,伸個懶腰;選擇有腰部支撐功能的椅子,可以在腳下加個墊子,保證膝蓋與地面呈90度;搬重物時不要用蠻力,最好借助雙腿的力量,可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蹲下,再抱起重物緩緩站起。
易受傷的“脆弱”膝蓋
膝關節結構複雜,且關節窩較淺,需要大量周圍軟組織來維持穩定,所以運動損傷幾率較高。資料顯示,膝關節損傷約占運動損傷的25%。專家建議,運動時,一要選擇較軟、平整的地面,二要做好熱身運動,如慢跑、韌帶和肌肉拉伸等,15~20分鐘就能增強關節的柔韌性。
結構複雜的雙腳
腳由26塊骨骼構成,美國波士頓大學人類學家傑瑞米德賽維拉說,這是因為人類祖先需要用靈活的雙腳來抓握樹枝。人類直立行走後,腳部需要更加穩固,拇趾和另外四個腳趾並排,並出現足弓,用來吸收行走時產生的衝擊力。但進化遺留下的數十塊骨頭,可能導致足弓下陷,引發踝關節扭傷、筋膜炎、跟腱炎等問題。鞋子就是保護雙腳的盾牌,而雪地靴、高跟鞋、松糕鞋會傷害足弓、蹠趾關節,易引發足部疲勞、疼痛、筋膜炎和肌腱炎等,最好不穿或少穿。好的鞋子鞋底不能太薄,要有彈性,還要有足弓墊。
有盲點的眼睛
專家發現,人的眼睛存在一個盲點:眼底視神經纖維進出的地方有一個白色的圓形隆起,稱為視神經盤,這裡沒有感光細胞,導致人類的視野比其他動物窄。平時,兩隻眼睛的視野會相互彌補,但在開車過程中,瞬息萬變的路況容不得絲毫差池。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博士揭威建議,開車時不能分神,不要使用手機,保持安全車距;走路時要集中精力,留意聽後方是否有過往車輛,過馬路時前後左右多看看,彌補視野盲區可能帶來的危害。
總被堵住的鼻竇
鼻竇是隱蔽在鼻腔周圍的多個含氣的骨質腔,包括上頜竇、額竇、篩竇、蝶竇,均以小的開口與鼻腔相通。鼻竇減輕了頭部重量,提供了發聲所需的共鳴腔,並可調節鼻道內的濕度。但鼻竇口經常因黏液瀦留發生堵塞,其中可能含有大量引起炎症的物質和病菌,易引發感染。揭威說,預防鼻竇炎,要學會保護鼻腔黏膜。少摳鼻子,洗臉的同時用溫水清洗鼻腔。最積極的辦法是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鼻腔的抗病能力也會提高。
常“打架”的咽喉
咽喉同時是食物和空氣的入口,讓我們不得不“同呼吸、共吞咽”。為了阻止食物進入氣管,人在吞咽時,舌根後方的會厭(舌根後方帽舌狀的結構)會反射性地蓋住通往氣管的開口。但有時會厭的反應沒那麼快,比如吃飯時興高采烈地聊天或大笑,食物就可能“溜進”氣管,讓你喘不上氣來。咽和喉是分不開的“朋友”,要想讓它們和平共處,必須在吃飯喝水時奉行“食不言”的古訓,更不要大笑,吃花生米、開心果等食物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苦不堪言的痔瘡
比較醫學研究發現,用四肢爬行的動物很少受到痔瘡困擾,而直立行走導致腹腔內部臟器的重量壓向盆腔,影響直腸周圍的血液回流,久而久之易形成痔瘡。對消化道的“出口”肛門要細心呵護,一要調整工作習慣,避免久坐,久站族則要多活動腿腳,平時多運動;二要少吃辛辣食物,少喝酒;三要把排便當“正事”,別搞“副業”(如看書、玩手機等)。
狀況不斷的男性尿道
男性的尿道從前列腺中間穿過,因此前列腺肥大、增生、發炎時,排尿都會受影響。2010年,中國醫師協會對4萬餘名50歲以上的男性進行調查後發現,受訪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良性前列腺增生,25%的人有前列腺結節。要想遠離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困擾,一要不憋尿,保持大便通暢,前列腺靠近肛門直腸部位,經常憋大便或便秘會壓迫前列腺;二要注意保持私處清潔,每天用溫水清洗;三是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少喝酒,以免前列腺出現充血、水腫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