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換季兒童易感冒 發熱可選柴胡滴丸

一、飲食上多喝“扁鵲三豆飲”

如果孩子手心熱,或頭身熱,脈象重按比輕按無力,即表明中虛(中焦脾土虛弱),相火不降。則可以煮“扁鵲三豆飲”給孩子喝,有一定的退熱功效。古方扁鵲三豆飲組成:紅飯豆,綠豆,黑豆。紅飯豆即點心鋪做洗沙之紅豆,能除濕氣,傷津液,所以現今改用黃豆。黃豆養中養木養津液,兼降膽經,溫病疹病要藥。本方中,黃豆黑豆養木養中平疏泄,兼降膽經養津液,綠豆養木養中,兼清熱。如手心熱,頭身熱,而脈象重按比輕按有力,便是內熱停食,食者,加淡豆豉以消食,舌有黃苔,口氣臭者,停食較重,淡豆豉加重用量。

二、輔助推拿——退熱穴位

(1)推脊柱

用毛巾或者手沾水從大椎穴到龜尾穴沿著脊柱從上到下的方向擦拭孩子背部,叫推脊柱,是大退熱的手法,適宜38.5℃以上的高熱,做100-300次。

穴位定位:

大椎:低頭的高骨處,平肩峰(肩峰:肩膀外側突起最高點)

龜尾:尾椎骨端(肛門上方)

(2)推天河水

定位:位於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簡易取穴是前臂正中,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如用食指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清天河水;用食中指沾水自腕橫紋處,一起一落彈打如彈琴狀,直至肘橫紋,同時一面用口吹氣隨之,稱打馬過天河。家長用蘸了清水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孩子雙手前臂從腕橫紋中點推至肘橫紋中點,100-500次,本穴位為線狀,能清熱解表、瀉火除煩。

天河水的位置,是從勞宮穴一直到曲澤穴,這正好是心包經的位置,逆推心包經,即為瀉法,既可泄肝經之火,又可補脾經之血,肝火得泄,心裡自然清涼,脾經得補,胃口必會大開。所以對於那些夜裡手腳心發熱,汗出燒不退,煩躁難眠,夜咳不止等熱性病症,最為有效。但若是畏冷怕風,神倦易困的虛寒性體質,則萬不可用。

(3)艾灸

發燒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搓痧,這個搓痧和吮痧適合較小的寶寶,大約2周歲以下,如果超過三周歲,可以在大椎到身柱刮痧,先抹上刮痧油,或麻油橄欖油等,然後用小的刮痧板,從上到下刮痧,如果出痧很快,那麼就刮到出痧為止。有的孩子疾病很久了,可能不出痧,那麼就刮到20次停下來,第二天照常刮痧,這次刮痧可以延長10次到30次。可以根據孩子的體質,年齡,適應程度逐漸延長刮痧的次數。

還可以用艾灸的方式,在大椎穴艾灸,也可以退熱,這種方式叫做以熱引邪,就是用熱灼,使體內的發熱儘快散出。一般給寶寶艾灸退熱,取穴:大椎,肺俞,身柱,風門也就是這幾個穴位都在背部,因為只要是調動元氣,背部主人體元氣之門戶。元氣足了,病邪就推自己退卻。這一回合的較量元氣勝了,疾病好了,我們又給了正氣一次自己抵禦外邪的機會。

上述方法,最好到微微出汗,熱隨汗出。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很快退熱,那麼可以配合退熱的藥物。

三、小兒發燒服用中成藥柴胡滴丸

專家提醒,一般感冒,小孩發燒不超過38.5度,可以使用物理方法降溫,如敷冰袋、溫水擦浴等,多飲水,同時適當使用一些中成藥,不僅效果好,也更安全。而中藥退熱效果最好的當屬柴胡,柴胡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有疏散退熱,舒肝,升陽之功能。近代藥理研究多用於治療流感病毒、結核桿菌、瘧原蟲所引起的疾病。並能提高自身免疫力而無任何毒副作用。為了便於服用,人們已經將柴胡製成滴丸製劑,使柴胡得到了更廣泛的使用, 由於應用了先進的滴丸技術,滴丸劑型中同時富含水溶性(皂苷類物質)和脂溶性(總揮發油)有效成分,胡滴丸的有效成分有柴胡皂苷、總揮發油等,可以迅速退熱,同時還具有很強的鎮咳作用,其9.1mg/kg劑量的鎮咳效果與7.6mg/kg的磷酸可待因相當,而無磷酸可待因的胃腸道反應和成癮性。柴胡皂苷和總揮發油對流感病毒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縮短感冒病程,有效的控制病情發展,防止繼發感染。柴胡皂苷還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是兒童退熱治感冒的良藥。

兒童用藥安全的問題是家長一定要注意的,千萬不要因為一時馬虎給孩子和家人造成終生遺憾,最後專家提醒您,孩子感冒發熱用柴胡滴丸更安全。兒科專家指出,複方氨基比林嬰幼兒禁用,年長兒慎用。安乃近屬於呲唑啉基類活性藥物,規格有注射劑和片劑,主要副作用為腎毒性、胃腸道出血、嚴重皮疹,致死性粒細胞缺乏為其最嚴重副作用。目前27個國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國內有的地方醫院還在使用,值得引起人們高度重視。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路,發佈本文為傳遞更多資訊之用,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