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白蘞的藥用價值有哪些?

在山坡上,草叢間可能會有一種這樣的植物,綠色的葉子,如果深挖地下的話,可以看到好像是小紅薯的一樣的塊根,這就是又叫做野紅薯的白蘞。當這種果實曬乾後,就是一味中藥,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麼,白蘞都有什麼藥用價值呢?一般都是怎麼服用的呢?在服用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主瘡瘍腫毒;瘰鬁;燙傷;濕瘡;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①《本經》:主癰腫疽瘡,散結氣,止痛。除熱,目中赤,小兒驚癇,溫瘧,女子陰中腫痛。

②《別錄》:下赤白,殺火毒。

③《藥性論》:治面上皰瘡。

④《日華子本草》:止驚邪,發背,瘰竊,腸風,痔漏,刀箭瘡,撲損,溫熱瘧疾,血痢,燙火瘡,生肌止痛。

⑤《本草圖經》:治風,金瘡。

⑥李杲:塗一切腫毒,敷疔瘡。

⑦《綱目》:解狼毒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塗。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也不宜服用。

①《本草經集注》:代赭為使。反烏頭。

②《本草經疏》:癰疽已潰者不宜服。

③《本經逢原》: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非其所宜。

白蘞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當身體上長了膿瘡時,用這種藥物外敷或者煎湯內服,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這種藥物還有一些禁忌,如果服用不當,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的後果的,所以這味藥物千萬不要隨便的用,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