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四大誤區讓你遠離健康
吃得好意味著營養好,越新鮮就表明越安全……你是否想當然地將這些詞語畫上了等號。很多情況下,這些等號是不成立的。
吃得好≠營養好
有些人認為有魚有肉就是營養好。這種想法來源於食物匱乏時代,總是忍饑挨餓,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大魚大肉,滿足口腹之欲。現在市場上食品種類豐富,如果長期吃大魚大肉,容易導致能量過高,造成營養失衡,增大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風險。建議人們要按照平衡膳食原則,穀類為主,粗細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適量吃魚、禽、蛋和瘦肉等。
價格高≠營養高
不少人以為,越貴的食物營養價值越高,尤其是給老人和孩子選購食物時,更不吝嗇花錢。其實,食物的營養並不與價格成正比,比如市面上有土雞蛋、五穀柴雞蛋、寶寶蛋等“高價蛋”。但並沒有研究表明,它們的營養比普通雞蛋高。同樣的道理,普通的水果並不比高價進口的營養價值低。
越新鮮≠越安全
從食物安全的角度來講,有些食物越新鮮反而越不安全,如鮮黃花菜含有秋水仙堿,易引起食用者中毒,因此,選擇幹制的黃花菜會比較安全。又比如新鮮泡菜在醃制後的1~3天內,亞硝酸鹽濃度最高,有致癌性,應該避免食用這個時期的泡菜。
花樣多≠營養全
有些人認為自己所攝取的食物花樣夠多了,卻沒有意識到很多食物是同一類的。比如,燉排骨、炒豬肉片、醬豬蹄、回鍋肉等其實都是“豬肉”;饅頭、烙餅、麵條其實主要的用料都是“麵粉”。全面的營養來自於飲食多樣化,不是花樣翻新而是食物類別吃得越多越好。應當經常挑選不同種類、不同品種的食物。比如用牛肉、羊肉、禽肉、魚肉來代替豬肉;用小米、燕麥、玉米、紅豆、綠豆、芸豆等粗糧代替部分精製麵粉。
秋季女性養生多吃4類食物
1、芋頭:芋頭富含澱粉,營養豐富。每100克鮮品中含有熱量91卡,蛋白質2.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0.5克,鈣14毫克,磷43毫克,鐵0.5毫克,維生素C10毫克,維生素B10.09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並含乳聚糖,質地軟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結核病和正處恢復期的病人食用,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2、紅薯(特別是黃心的紅薯):系糧食中營養較為豐富的食品。由於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紅薯能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締組織萎縮,防止膠原病的發生。
3、包心菜: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番茄的3.5倍,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倍。包心菜還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和錳,是人體製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質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進人體物質代謝,十分有利於兒童生長發育。其多量維生素C能增強肌體抗癌能力。
4、蘿蔔:蘿蔔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鐵及其它維生素,還含有木質素、膽鹼、氧化酶素、甘酶、澱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蘿蔔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可見蘿蔔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後蘿蔔賽人參”之說,對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