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又來到 老人防病且看十招
導語:秋冬季節天氣乾燥,容易出現咽幹、鼻塞、咳嗽、關節酸痛、大便乾燥等“秋燥症”。因此老年人入秋以後,一定要知道10條養生保健小妙招。如飲食要以“潤養”為原則;鍛煉忌劇烈超負荷;生活要規律起居要有常;天干地燥忌頻繁洗澡;適應“秋凍”需要有度等。
【1】飲食以“潤養”為基本原則
秋季養陰防燥,飲食要以“潤養”為基本原則,少辛多酸,達到保養體內陰氣的目的。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如時令蔬果蘿蔔、蓮藕、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儘量少食薑、蒜、辣椒、燥熱之品。
適當選擇一些酸味的食品,如蘆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喝淡茶,增補體內消耗的水分。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損傷脾胃。還要注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的攝取,以改善臟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2】鍛煉忌劇烈超負荷
秋季日照充分且陽光不強,是戶外活動的最好時期。在冷空氣中活動可增強神經調節機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鍛煉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身體好的可爬山、釣魚、郊遊等。體質差的可做活動量較小的項目,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氣功等。但是禁忌做劇烈超負荷運動。
一般來說,中老年人運動時間每次不要超過1.5小時。鍛煉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煉後感到輕鬆舒適,這就是適度的標準。
【3】生活要規律起居有常
入秋後,老人應早睡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遲起以養元氣,日出而作,以避嚴寒,求溫暖。衣著要暖和、寬鬆、柔軟。腳要保暖,睡前用溫水洗腳,並搓腳心100-200次,以補腎健腦。總之,秋冬季宜養藏為本,強腎助陰,以順應自然,禦寒健身。
【4】日曬需適當切忌時間長
老人冬天多曬太陽,不僅能防治骨質疏鬆症,而且還能減少老年人常發的精神抑鬱症。但是日曬過長會損傷皮膚,使大氣中有害的化學物質、微生物侵襲人體,造成感染,還可引起視力減退。
【5】避免盲目跟風去進補
秋季是一個進補的時節,很多老人家也開始在此時“貼秋膘”。但是由於老年人身體情況比年輕人要複雜很多,所以,老人家在保健方面一定要與醫生多溝通,更不能盲目跟風吃補品或食療。
有些老人認為孩子買各種補品給自己吃就是孝敬,其實很多補品,尤其是中藥補品非常講究體質的寒熱,而寒熱本身又分不同的情況,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否則會造成對身體的損傷,甚至是引發大痛苦,可謂得不償失。
【6】天干地燥忌頻繁洗澡
秋冬季空氣乾燥寒冷,許多老年皮膚乾燥脫屑、瘙癢,誤以為是由於不清潔所致,於是每天洗浴一次,結果越洗皮膚越乾燥脫屑更多。其實老人冬季五六天洗浴一次最宜。
如清洗太多,不僅對皮膚是一種刺激,而且容易損傷鱗狀上皮細胞,使皮膚的自然“防禦”功能降低,招致細菌入侵,引起癤腫、癬類等皮膚病。洗澡不要用鹼性肥皂。忌孤身浴、過度疲勞後洗澡。一旦發現有噁心、頭暈等症狀應馬上出浴。
【7】防止吸煙、喝酒成嗜好
秋冬季老人喜歡邊吸煙邊聊天邊看電視,由於冬季關門閉戶,煙霧不易外散,對人體十分有害。由於秋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酒後體虛,外寒之邪乘襲,寒熱錯雜,給心、腦、肺造成損害。
【8】適應“秋凍”要有度
冬季天寒地凍,老人怕冷,喜歡用熱水袋貼身而臥,這樣會引起皮膚紅斑或燙傷,所以只要室溫達到18~25攝氏度即可。適當“凍”一下有利於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但不能像年輕人那樣過於“秋凍”。
深秋後要注意頭部、背部和腳部的保暖。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早晚溫差懸殊,體質較好的老年人衣著以輕薄為宜,適當受些寒涼,以逐步增強抗寒能力。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為避免舊病復發或增患新病,宜逐漸增衣,以防寒氣侵襲,誘發新病。
【9】保持心情舒暢勿激動
身臨草枯葉落的深秋,常會引起老年人心中垂暮之感,易誘發消沉情緒。上了年紀的老人,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更要注意控制情緒,慎防過度激動。因為激動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使已經硬化的心腦血管發生破裂出血而引起中風和心肌梗塞。
因而,必須注意心理上的調適,學會解鬱散結。可登高遠望,也可參與一些有趣的體育活動。高齡老人要慎動感情,戒大喜、戒大悲、戒大笑,特別要戒大怒,做到淡泊處世避喜怒。
【10】當心秋燥引發舊疾
老年人的秋季保健還要預防舊病復發。老年人大多有舊病,有些舊病雖然本身與季節關係不大,比如胃病、血壓或血糖比較高等,平時病情控制得還不錯,但卻很可能在季節轉換的時候因為秋燥、感冒等小問題而引起舊病的發作。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預防感冒、支氣管發炎等“小病”,不可對這些“小問題”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