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這體質的人竟會大病纏身

濕氣重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百分之八十多的人體內都有不同程度的濕氣,或輕或重,而且濕氣也分很多種,濕熱,痰濕等等都屬於,辨別好自己的體質才最重要,那麼如果濕氣太重怎麼辦呢,下面就來講解一些大概的情況。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

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因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濕熱的症狀

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

舌苔黃膩,脈數。

具體表現

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

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

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噁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

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

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

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裡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看中醫時,我們常會聽醫生說“濕熱”。那麼,什麼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應注意什麼問題呢?要明白濕熱,先應瞭解什麼叫濕,什麼叫熱。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

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因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

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疔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

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噁心厭食,便溏稀,尿短赤,脈濡數;

其它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

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裡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男女這兒越醜壽命越長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樸飲、茵陳蒿湯、葛根芩連湯。

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藥,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

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湯、地榆、車前子等;

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

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濕氣

1、起床時看感覺,如果出現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等情況,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2、如廁時看大便,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沖好久才能沖乾淨。

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

3、洗漱時看舌苔,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幹濕適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4、刷牙的時候有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這是有濕氣的症狀;

常常感覺小腿肚子發酸、發沉等症狀也是有濕氣的症狀;吃飯的時候流鼻涕也是有濕氣的症狀。

濕氣產生原因

濕氣一般是由外濕氣入侵體內產生內濕氣,如經常淋雨、穿濕衣服、太冷衣服穿的少等等;同時飲食不當也可能產生內濕氣,比如夏天吃冰棍傷了脾臟,影響體內水分的排出,多餘的水分停滯在體內就形成了濕氣。

腋窩的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

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起到調理睡眠和解決心臟不舒服的問題,包括白領經常不明原因出現的心悸、胸悶狀況。

肘窩的曲池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

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禁☆感冒、扁桃體炎;

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膝窩的委中穴

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裡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

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中醫最害怕的是濕氣入體,因為濕氣是造成各種疾病的主要原因,而體內有濕氣的話,體外的邪氣就會和體內的濕氣裡應外合,從而導致疾病發生。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春季養生尤其要注意防止濕氣入體。

濕邪症狀

1)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

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

2)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3)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

4)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有病的人體內,是頑固的濕邪;貌似健康的人體內,也有濕邪埋伏在那裡伺機行事。

那麼,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氣呢?以下中醫教大家判斷濕氣的方法。

結語:濕氣可謂是萬病之源,其實現在我們遇到的很多疾病,當中都有它的原因,因為濕氣過重的話,就說明你體內的一些平衡被打破,從而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養生比較關鍵的一步就是要學會辨別自己的體質,並且掌握好一些對應的方法來進行調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