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感染低燒怎麼辦呢?
很多的細菌感染都會使得人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燒,但由於細菌感染而出現低燒的時候,除了要及時通過一些物理的方法來進行降溫之外,還應該及時對於細菌感染進行有效的治療,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輕病人的痛苦,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到細菌感染引起低燒時應該如何來進行治理。
一般和對症治療: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適量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必要時給予輸血、血漿、白蛋白和丙種球蛋白。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煩躁者給予鎮靜劑等。
病原治療。及時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是治療的關鍵。應注意早期、足量並以殺菌劑為主;一般兩種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多自靜脈給藥;首次劑量宜偏大,注意藥物的半衰期,分次給藥;療程不宜過短,一般三周以上,或熱退後7~10天方可酌情停藥。
局部病灶的處理:化膿性病灶不論原發性或遷徙性,均應在使用適當、足量抗生素的基礎上及時行穿刺或切開引流。化膿性胸膜炎、關節膿腫等可在穿刺引流後局部注入抗菌藥物。膽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關鍵在於及時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並予以休息及適量的營養。診斷基本肯定後應儘早治療,在培養未獲陽性結果前可根據細菌入侵途徑及臨床表現推測致病菌的種類給藥,若獲陽性培養而治療效果欠佳時,則可按藥物敏感試驗選用適宜抗菌藥物。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者可選用青黴素、紅黴素、頭孢菌素等;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則選用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頭孢菌素及半合成廣譜青黴素;厭氧菌感染則首選甲硝唑,也可選用青黴素、氯黴素、氯潔黴素等;敗血症確為真菌所致則應選用二性黴素。此外,正確處理局部病灶及各階段的突出矛盾(如感染性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腎功能不全)亦很重要。
在選擇藥物對細菌感染進行治療的時候,最好只能根據自身的一些身體情況以及細菌的類型來選擇,尤其是對於一些容易對藥物出現過敏的朋友,最好是要注意用藥安全,儘量能夠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比較安全而有效的藥物來進行治療。